誓师仗钺大王雄,虐使连声詈宋聋。
万国谈瀛惊创见,八方震电怒环攻。
寇来直指齐云观,兵起谁张救日弓?
况是黑龙江上月,旌旗光照血波红。

诗句释义:

  1. “誓师仗钺大王雄”:这句话描述的是大王(指的可能是皇帝或将军)在誓师时英勇威武的场景。“仗钺”是指拿着权杖,象征有权威和权力。

  2. “虐使连声詈宋聋”:这句诗表达了对宋朝的讽刺,意思是说宋朝被统治者虐待,百姓被欺辱到无法忍受,就像是没有听力一样。”虐使”表示虐待行为,”詈”是骂的意思。

  3. “万国谈瀛惊创见”:这一句可能指的是全世界都在谈论这个事件,感到惊讶和震惊。”瀛”是古代对中国的一个称呼,代表海洋。

  4. “八方震电怒环攻”:这句话描述了四面八方都有攻击的迹象,像是雷声和闪电一样,形容攻势强大且迅速。

  5. “寇来直指齐云观”:这句意味着敌人直接向齐云观发起了攻击。”寇”指的是入侵者,”直指”表示直接指向。

  6. “兵起谁张救日弓”:这里的“张”可以理解为拉开或者准备,“救日弓”可能是指准备发射箭矢或武器。整句的意思是战争即将爆发,需要做好准备迎接。

  7. “况是黑龙江上月,旌旗光照血波红”:这句话描绘了战斗即将开始的景象,”黑龙江上月”可能是指战斗发生在黑龙江附近的地方,”旌旗光照血波红”形象地描述了军队的战旗在战场上飘扬,鲜血染红了天空,充满了血腥和暴力。

译文:

再述
誓师仗钺大王雄,虐使连声詈宋聋。
万国谈瀛惊创见,八方震电怒环攻。
寇来直指齐云观,兵起谁张救日弓?
况是黑龙江上月,旌旗光照血波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对国家不公和外敌侵略的悲愤之情的作品。诗人通过对战争的描述,表达了对国家的担忧以及对人民的同情。诗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使得诗歌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战争场景和描绘人物心理活动的方式,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渴望。这首诗不仅是对战争的描写,更是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