噂噂元老语踦闾,沓沓群臣当殿趋。
玉磬赂人终听客,翠华到处即迁都。
预愁清酒黄龙约,尽倒天吴紫凤图。
忍听王孙路旁泣,延秋月黑乱啼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再述》。
诗句解释:
- 噂噂元老语踦闾,沓沓群臣当殿趋。
噂噂:形容众人纷纷议论的声音,噂噂元老语踦闾,描述了元老们纷纷议论的情景。
当殿:在宫殿的台阶上。
趋:快走。这句诗描述了朝廷中众官齐聚在殿堂之上,急切地讨论着什么。
- 玉磬赂人终听客,翠华到处即迁都。
玉磬:古代乐器,此处借指皇帝。
噂噂元老语踦闾,沓沓群臣当殿趋。
玉磬赂人终听客,翠华到处即迁都。
预愁清酒黄龙约,尽倒天吴紫凤图。
忍听王孙路旁泣,延秋月黑乱啼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再述》。
诗句解释:
今别离(其一)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译文】: 离别的肠子像圆盘一样转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把握各选项的象征意义,再细读全诗,从诗歌的写作背景、重要词语、诗句等入手,逐句分析,最后结合全诗的主题思想作出具体分析。此诗为光绪十七年至二十年作,是新诗运动的先驱之一林纾的作品。林纾在这首诗中,对南洋诸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评论
【注释】 1. 珠崖:指今广东海南岛。 2. 奔:这里形容波浪汹涌,势如奔腾的马群,不可阻挡;也指波涛汹涌,形势险要。 3. 天到珠崖尽:天边到了珠崖(今广东省南端)的尽头。 4. 地犹中国海:土地还是中国的大海。 5. 人唤九边门:百姓们还称这地方为九边的门户。 6. 南北天难限:南方和北方的天地难以分割、无法限制。 7. 东西帝并尊:东方和西方都是帝王所重视的地方。 8. 万山排戟险
【解析】 此诗是诗人在光绪十六至十七年(1890-1891)流放新疆时所作。首联点出地点,写诗人的所见所感;颔联写诗人的感受;颈联描绘了一幅大漠飞沙走石,雷声轰鸣,大雨滂沱,水势汹涌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赞叹之情;尾联抒发了作者畅想的豪情,表达了自己希望在异域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壮志。 【答案】 诗句释义:沙漠绵延千里,与龙堆比肩;飞沙盘绕天空而去,明驼载着清泉而来。 译文:流沙连绵千里
郁郁久居此,依依长傍人。 注释:这里用“郁郁”来形容诗人的心境,表达了他长时间居住在此地,感到心情压抑、郁闷。而“依依长傍人”则描绘了诗人依恋地长期陪伴着别人的情景。 梨花今夜雨,燕子隔年春。 注释:这句诗通过描绘梨花被雨水打湿、燕子在春天飞来飞去的景象,寓意着时间流转、人事变迁。 门掩官何冷,灯孤仆亦亲。 注释:这里用“门掩官何冷”来形容官员的冷漠无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注意抓住关键句来分析,例如“王屋沈沈者,群官剑佩磨”“巢幕红鹰集,街弹白鹭多”这两句写出了官场的腐败与黑暗。 【答案】 ①王屋:山名,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北。沈沈:深沉的样子。②开衙:官吏上朝办公。尊乌:指高官显贵。③检历籍娄罗:检查历法簿记,指查抄
【注释】: 本为南道主,翻拜小诸侯。 巧夺盟牛耳,横行看马头。 黑甜奴善睡,黄教佛能柔。 遂刬芒芒迹,难分禹画州。 新嘉坡杂诗十二首 其二(光绪十七年至二十年作) 本为南道主,翻拜小诸侯。 巧夺盟牛耳,横行看马头。 黑甜奴善睡,黄教佛能柔。 遂刬芒芒迹,难分禹画州。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清朝统治阶级的诗。诗中说,“本为南道主”,意即本来当南道的主人,却反过来成为小诸侯、小霸王;“巧夺盟牛耳”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舍影摇红豆 - 这里的“舍影”可能象征着某种物体的影子,摇动它就像摇晃了一颗红豆。这可能意味着某种活动或场景在晃动或移动,使得红豆也仿佛被摇晃。整句诗可能在描述一种动态的景象,红豆随着某个动作而摇曳。 2. 墙阴覆绿蕉 - “墙阴”指的是墙的影子,或者是指墙本身。“绿蕉”是绿色的香蕉,这里可能是指墙荫下覆盖着绿色的香蕉叶,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热闹的海上贸易场景,展现了新嘉坡(新加坡)繁荣的商贸景象。下面逐句进行解读: 一、会饮黄龙去,驮经白马来 - 注释:“会饮”指的是商船聚集在一起共同庆祝或交流的场景,而“黄龙”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活动或仪式。 - “驮经白马”,这里的“驮经”可能指的是携带经书或货物的船只,而“白马”则象征着和平与友谊。 - 赏析:此句表达了一种商业繁荣和文化交流的氛围
注释:新嘉坡杂诗十二首 其五(光绪十七年至二十年作) 裸国原狼种,初生赖豕嘘。 吒吒通鸟语,袅袅学虫书。 吉贝张官伞,千兰当佛庐。 人奴甘十等,只愿饱朱儒。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新加坡的诗,描述了新加坡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态。首联“裸国原狼种,初生赖豕嘘”,描绘了新加坡的原始环境,如同一片荒无人烟的土地。颔联“吒吒通鸟语,袅袅学虫书”,形容新加坡人民学习各种语言和文字,如鸟语般自然流畅
这首诗的原文和译文如下: 再述 存亡危急上呼天,联乞皇天悔祸延。 朝议正为刘氏袒,里优忽唱李公颠。 主盟牛耳方推长,宾馆鸿胪竟首悬。 误尽攘夷南宋论,况逢毒手又空拳。 【注释】 - 《再述》: 这首诗是作者对南宋灭亡的感慨之作。 - 存亡危急上呼天: 指国家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人们呼唤苍天以期得到拯救。 - 联乞皇天悔祸延: 指人们希望上天能够悔改,使国家的灾难得以解除。 -
注释: 1. 玺书皇帝问东皇:皇帝给东方的神明写信,询问他们的情况。 2. 亲爱从来昆弟行:表示亲密和友爱。 3. 岂有行人真坐罪:难道有行人真的犯了罪吗? 4. 忍看邻国到唇亡:不忍心看到邻国被侵占。 5. 刚闻穷海通飞雁:刚听到从遥远的大海传来的飞雁消息。 6. 翻又穹庐纵盗羊:突然又听到了在穹庐(蒙古包)里纵容盗贼的消息。 7. 五百岛民如并命:五千个岛屿上的百姓如同同生共死一般。 8.
诗句释义: 1. “誓师仗钺大王雄”:这句话描述的是大王(指的可能是皇帝或将军)在誓师时英勇威武的场景。“仗钺”是指拿着权杖,象征有权威和权力。 2. “虐使连声詈宋聋”:这句诗表达了对宋朝的讽刺,意思是说宋朝被统治者虐待,百姓被欺辱到无法忍受,就像是没有听力一样。"虐使"表示虐待行为,"詈"是骂的意思。 3. “万国谈瀛惊创见”:这一句可能指的是全世界都在谈论这个事件,感到惊讶和震惊
诗句解析 1 再述:这可能意味着诗的开头部分或主题是“再次叙述”或“再次讲述”。 2. 羽檄飞驰四百州:羽檄,古代用以传递紧急文书的旗帜,飞驰四百州,表示文书迅速传遍了四个省份(这里假设“州”指的是行政区划单位)。 3. 先防狼角后髦头:狼角和髦头都是战争时期的标志,狼角象征北方,髦头象征南方。这里可能指代历史上的南北对峙。 4. 两端首鼠盟吴楚:首鼠两端,犹豫不决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要求逐句翻译,并结合内容进行赏析。 此诗前四句写七月二十一日外国联军入犯京师时京城之乱。首联写敌军进逼城郭之时,城外乌云压城,黑云翻滚,饿鸱(一种凶猛的鸟)在城中鸣叫。颔联写敌军进城后
【注释】 1.史臣新纪中兴年:史臣,指司马迁。新纪,即《史记》。中兴,汉光武帝刘秀起兵反莽复国的年代,即公元25年。 2.应数西迁第一篇:史言《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因受宫刑而流放巴蜀、邛郡一带,在司马相如等人推荐下作《子虚赋》和《上林赋》两赋,这两篇文章都曾受到汉武帝的重视,因此称他作《史记》为“西迁第一篇”。 3.嵩室刚呼千万岁:史臣刚写完《史记》,汉武帝就驾临其门,并称赞他写的是“万世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