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鞭碎尽剩湖光,未落秋花半染霜。
举目山河故无恙,惊心风雨既重阳。
麻鞋衮衮趋天阙,华盖迟迟返帝乡。
话到黄龙清酒约,唏嘘无语忍衔觞。

《重阳雨霁过访饮人境庐仲阏有诗兼慨近事依韵和之》

生鞭碎尽剩湖光,未落秋花半染霜。

举目山河故无恙,惊心风雨既重阳。

麻鞋衮衮趋天阙,华盖迟迟返帝乡。

话到黄龙清酒约,唏嘘无语忍衔觞。

注释:

生鞭碎尽剩湖光:形容雨水打湿了地面,留下了湖光。

未落秋花半染霜:秋花还未完全凋谢,只有一半被霜打过。

举目山河故无恙:放眼望去,山河依旧,没有受到战乱的影响。

惊心风雨既重阳:听到风雨声,让人心生恐惧,因为又是一个重阳节。

麻鞋衮衮趋天阙:描述作者穿着麻鞋急忙地走向皇宫。

华盖迟迟返帝乡:描述皇帝的车子缓缓地返回皇宫。

话到黄龙清酒约:提到要与皇帝一起品尝黄龙清酒。

唏嘘无语忍衔觞:因感动或悲伤而说不出话来,只能忍着泪水喝下杯子里的酒。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在重阳节时写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以重阳节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态炎凉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生鞭碎尽剩湖光,未落秋花半染霜。”诗人用生鞭击碎了湖面的积水,只留下湖光闪烁。同时,诗人也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但只是看到秋花的一半被霜染白了。这一联描绘了诗人在重阳节时所见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

颔联:“举目山河故无恙,惊心风雨既重阳。”诗人放眼望去,发现山河依旧,并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但他也感到了内心的不安,因为听到了风雨声,知道又是一个重阳节。这一联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情感变化,既有对生活的满足,也有对未来的担忧。

颈联:“麻鞋衮衮趋天阙,华盖迟迟返帝乡。”诗人穿着麻鞋急忙地走向皇宫,准备参加宴会。皇帝的车辆缓缓地返回皇宫,他期待着与皇帝一起品尝黄龙清酒。这一联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的热情和对友情的珍惜。

尾联:“话到黄龙清酒约,唏嘘无语忍衔觞。”当提到要与皇帝一起品尝黄龙清酒时,诗人不禁感慨万分,流下了眼泪。他只能忍着泪水喝下杯子里的酒,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

整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