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山月一轮秋,夜半椰阴满画楼。
分付驯猿攀摘去,渴茶渴酒正枯喉。
【注释】
高高山月一轮秋,夜半椰阴满画楼。——此句是说:在皎洁的月光下,高耸入云的山峰上,一轮明月高悬,秋意正浓;这时,我独坐窗前,望着这幽静的夜晚,忽然想起了那遥远的故乡……
分付驯猿攀摘去,渴茶渴酒正枯喉。——此句是说:于是,我吩咐家中的僮仆去把熟透的椰子摘下来,好解渴消暑;
高高山月一轮秋,夜半椰阴满画楼。
分付驯猿攀摘去,渴茶渴酒正枯喉。
【注释】
高高山月一轮秋,夜半椰阴满画楼。——此句是说:在皎洁的月光下,高耸入云的山峰上,一轮明月高悬,秋意正浓;这时,我独坐窗前,望着这幽静的夜晚,忽然想起了那遥远的故乡……
分付驯猿攀摘去,渴茶渴酒正枯喉。——此句是说:于是,我吩咐家中的僮仆去把熟透的椰子摘下来,好解渴消暑;
今别离(其一)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译文】: 离别的肠子像圆盘一样转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把握各选项的象征意义,再细读全诗,从诗歌的写作背景、重要词语、诗句等入手,逐句分析,最后结合全诗的主题思想作出具体分析。此诗为光绪十七年至二十年作,是新诗运动的先驱之一林纾的作品。林纾在这首诗中,对南洋诸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评论
【注释】 1. 珠崖:指今广东海南岛。 2. 奔:这里形容波浪汹涌,势如奔腾的马群,不可阻挡;也指波涛汹涌,形势险要。 3. 天到珠崖尽:天边到了珠崖(今广东省南端)的尽头。 4. 地犹中国海:土地还是中国的大海。 5. 人唤九边门:百姓们还称这地方为九边的门户。 6. 南北天难限:南方和北方的天地难以分割、无法限制。 7. 东西帝并尊:东方和西方都是帝王所重视的地方。 8. 万山排戟险
【解析】 此诗是诗人在光绪十六至十七年(1890-1891)流放新疆时所作。首联点出地点,写诗人的所见所感;颔联写诗人的感受;颈联描绘了一幅大漠飞沙走石,雷声轰鸣,大雨滂沱,水势汹涌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赞叹之情;尾联抒发了作者畅想的豪情,表达了自己希望在异域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壮志。 【答案】 诗句释义:沙漠绵延千里,与龙堆比肩;飞沙盘绕天空而去,明驼载着清泉而来。 译文:流沙连绵千里
郁郁久居此,依依长傍人。 注释:这里用“郁郁”来形容诗人的心境,表达了他长时间居住在此地,感到心情压抑、郁闷。而“依依长傍人”则描绘了诗人依恋地长期陪伴着别人的情景。 梨花今夜雨,燕子隔年春。 注释:这句诗通过描绘梨花被雨水打湿、燕子在春天飞来飞去的景象,寓意着时间流转、人事变迁。 门掩官何冷,灯孤仆亦亲。 注释:这里用“门掩官何冷”来形容官员的冷漠无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注意抓住关键句来分析,例如“王屋沈沈者,群官剑佩磨”“巢幕红鹰集,街弹白鹭多”这两句写出了官场的腐败与黑暗。 【答案】 ①王屋:山名,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北。沈沈:深沉的样子。②开衙:官吏上朝办公。尊乌:指高官显贵。③检历籍娄罗:检查历法簿记,指查抄
【注释】: 本为南道主,翻拜小诸侯。 巧夺盟牛耳,横行看马头。 黑甜奴善睡,黄教佛能柔。 遂刬芒芒迹,难分禹画州。 新嘉坡杂诗十二首 其二(光绪十七年至二十年作) 本为南道主,翻拜小诸侯。 巧夺盟牛耳,横行看马头。 黑甜奴善睡,黄教佛能柔。 遂刬芒芒迹,难分禹画州。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清朝统治阶级的诗。诗中说,“本为南道主”,意即本来当南道的主人,却反过来成为小诸侯、小霸王;“巧夺盟牛耳”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舍影摇红豆 - 这里的“舍影”可能象征着某种物体的影子,摇动它就像摇晃了一颗红豆。这可能意味着某种活动或场景在晃动或移动,使得红豆也仿佛被摇晃。整句诗可能在描述一种动态的景象,红豆随着某个动作而摇曳。 2. 墙阴覆绿蕉 - “墙阴”指的是墙的影子,或者是指墙本身。“绿蕉”是绿色的香蕉,这里可能是指墙荫下覆盖着绿色的香蕉叶,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热闹的海上贸易场景,展现了新嘉坡(新加坡)繁荣的商贸景象。下面逐句进行解读: 一、会饮黄龙去,驮经白马来 - 注释:“会饮”指的是商船聚集在一起共同庆祝或交流的场景,而“黄龙”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活动或仪式。 - “驮经白马”,这里的“驮经”可能指的是携带经书或货物的船只,而“白马”则象征着和平与友谊。 - 赏析:此句表达了一种商业繁荣和文化交流的氛围
注释:新嘉坡杂诗十二首 其五(光绪十七年至二十年作) 裸国原狼种,初生赖豕嘘。 吒吒通鸟语,袅袅学虫书。 吉贝张官伞,千兰当佛庐。 人奴甘十等,只愿饱朱儒。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新加坡的诗,描述了新加坡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态。首联“裸国原狼种,初生赖豕嘘”,描绘了新加坡的原始环境,如同一片荒无人烟的土地。颔联“吒吒通鸟语,袅袅学虫书”,形容新加坡人民学习各种语言和文字,如鸟语般自然流畅
诗句释义: 1. “树密山重深复深,穿云渡水偶行吟。” 这两句描述了一个深山密林的环境,树木繁茂且山峰重叠,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行走,偶尔停下来吟诗。 2. 第二句中的“欲寻归路无牛矢”,意味着在寻找回家的路时,发现没有牛粪作为标记的小路。这里可能是指古代人用牛粪来标记道路的方法。 3. “转向无人迹处寻”则表达了诗人在寻找回家路的过程中,转向了没有人烟的地方继续前行。 4.
【注释】 养疴:指修养身心或休养。柴门:指粗陋的农家门户。摇撼:指摇动,摇晃。纵横:指纵横交错的样子。虎迹:指虎走过的痕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深人静、虎行其地的山村夜景图。前两句写月黑风高之夜,树木的影子也隐没在黑暗之中,鸟儿停止了鸣叫,连虫子也不再动弹,整个山村一片寂静。后两句写早晨起身,发现柴门仿佛被谁摇动过,门前有虎走过的爪印。全诗以“柴门似有谁摇撼”一句为线索
注释与鉴赏: 1. 养疴杂诗:养疴,意为休息调养。杂诗,指诗人的诗篇。养疴杂诗,即在休养期间所创作的诗歌。万山山顶树参天,树杪遥飞百道泉:形容山峰之高耸入云,树木之葱郁茂密,泉水之清澈甘甜。万山山顶,比喻山峰之高;树参天,形容树木之葱郁茂密;树杪(shuǎn),树梢;遥飞百道泉,形容泉水之众多,如同百条路径汇聚一处。 2. 谁信源头最高处,我方跂脚枕书眠:谁相信水源从最高的地方流出
养疴杂诗 钧天一醉梦模糊,喔喔鸡鸣病渐苏。 南斗起看翻在北,不知仍是注生无? 注释与赏析: - 诗句解析: 1. "钧天一醉梦模糊" - 解释:此句形容诗人在饮酒后进入了一个模糊不清的梦境中。 - 赏析:通过“梦模糊”表达了诗人醉酒后的迷离状态,暗示了酒精对精神状态的影响。 2. "喔喔鸡鸣病渐苏" - 解释:这句描绘了鸡鸣声让诗人的疾病开始好转。 - 赏析:通过“鸡鸣”和“病渐苏”
【注释】 1. 养疴:休养。疴,病。 2. 杂诗:即杂感诗。 3. 老妻:年迈的妻子。据灶觚听:坐在火炉旁聆听。觚,古代一种盛酒器。 4. 神符治病灵:指祈祷神灵的符咒能够治愈疾病。 5. 佛祖: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天使贵:指天使的尊贵。 6. 《可兰经》:伊斯兰教经典。 【赏析】 此诗为作者自述养生之道,表达了作者对宗教、健康、家庭和信仰的复杂情感。 首句“老妻日据灶觚听”,描绘了一幅画面
【解析】 “波光淡白月黄昏”:波光如银,夜色已深。淡白,指月光的微茫之色;淡白的波光,映照着苍茫的夜空。“何物㜑娑石上蹲”:石缝间生长的草本植物,叶子细长,叶尖略向上翘,像在石上蹲坐。㜑娑,形容草叶细长的样子。 “欲废平生《无鬼论》”:我打算放弃自己一生的“无鬼论”。《无鬼论》,即《庄子·齐物论》,认为世上万物都是相对的,无所谓是非,主张“莫若以明”,不要过于执着于是非观念,要明白世事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