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古战场,好胜不相让。
即今正六帝,各负天下壮。
等是蛮触争,纷纷校得丧。
嗟我稊米身,尪弱不自量。
一览小天下,五洲如在掌。
既登绝顶高,更作凌风想。
何时御气游,乘球恣来往。
扶摇九万里,一笑吾其傥。
【注】巴黎铁塔: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
欧洲古战场,好胜不相让:在欧洲的战场上,大家都争强好胜,互不相让。
即今正六帝,各负天下壮:如今正是六个皇帝统治着天下,他们各自担负着天下的重任。
等是蛮触争,纷纷校得丧:都是像蛮夷和中原争夺那样,纷纷争斗着生死存亡。
嗟我稊米身,尪弱不自量:可怜我这个小小的人,身体瘦弱,自知无法衡量自己的命运。
一览小天下,五洲如在掌:一眼望去,整个世界就像在掌心一样。
既登绝顶高,更作凌风想:登上了绝顶之高,更是有了飞腾直上的愿望。
何时御气游,乘球恣来往:什么时候能乘坐御气飞升,自由自在地来回翱翔呢?
扶摇九万里,一笑吾其傥:我要乘长风直上九天,那一笑之间,我就可以遨游四海。
赏析:
《登巴黎铁塔》是诗人于1935年春创作的一首哲理诗。这首诗写诗人在巴黎登临铁塔时所引发的联想和感受。作者以高度概括的形象描绘出当时世界政治形势的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尖锐的社会现实,以及诗人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悲愤心情。全诗构思新颖,立意高远,语言精练,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富有哲理性和启迪性。
“欧洲古战场,好胜不相让。”诗人以欧洲战场为背景。诗人认为,在欧洲这个古老的战场之上,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理想、荣誉而奋斗,他们互相竞争,互不相让。
第二句:“即今正六帝,各负天下壮。”这两句诗人进一步强调了当时的局势。诗人指出,如今正是六个皇帝统治着天下,他们各自担负着天下的重任。这种描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政治局势的复杂多变。
第三句:“等是蛮触争,纷纷校得丧。”“蛮”指蛮族,“触”指接触。《庄子·则阳》:“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荀子·非相》:“百仞之山,巃崒之势,虽疾而不及乱。”比喻纷纭不绝的祸福盛衰。这两句诗人借用庄子的典故,形象地比喻当时社会中的人们都在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争斗不已。他们纷纷争夺着生死存亡的机会。这种描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第四句:“嗟我稊米身,尪弱不自量。”“稊米”指微不足道的小人。“尪弱”指瘦弱不堪。《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后用来形容人的身材矮小,力量薄弱。这两句诗人感叹自己的渺小,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第五句:“一览小天下,五洲如在掌。”这两句诗人以俯瞰的姿态描写世界的广阔。诗人认为,站在高楼的顶端,放眼望去,整个世界就像在手掌之中一样。这种描述反映了诗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感慨。
第六句:“既登绝顶高,更作凌风想。”诗人已经站在了绝顶之高,他更加渴望能够乘长风直上九天。这两句诗人表达了他想要超越现实的束缚,追求更高境界的愿望。
第七句:“何时御气游,乘球恣来往。”诗人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何时才能乘坐御风而行的神舟自由自在地来回翱翔?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由飞翔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第八句:“扶摇九万里,一笑吾其傥。”这两句诗人表达了他的豪情壮志。他要乘长风直上九天,那时的一笑之间,我就可以遨游四海。这是诗人对自己未来的期望和信心。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登楼观景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世界的深刻认识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感悟揭示了时代的风云变幻,展现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追求自由、超越现实的精神和乐观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