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隅荒僻问谁来,二子能居何陋哉。
雨后新苔随屐合,风前敝席映门开。
久幽不改沈冥操,多累元非隐遁才。
相与褰襟延暝色,空思呼酒傍池台。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第一句: 城隅荒僻问谁来,二子能居何陋哉。
译文与注释: 城中角落荒凉偏僻,谁能前来?二位先生居住在此地,难道不觉得简陋吗?
第二句: 雨后新苔随屐合,风前敝席映门开。
译文与注释: 雨后新的苔藓随着鞋子合着,风前破旧的席子映照着家门敞开。
第三句: 久幽不改沈冥操,多累元非隐遁才。
译文与注释: 长久的幽闭不改变深沉的操守,被拖累多了就不是隐居的才能。
第四句: 相与褰襟延暝色,空思呼酒傍池台。
译文与注释: 大家相聚在一起提起衣襟迎接暮色的降临,徒然想着在池塘旁边举杯畅饮。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李涉的作品《显凡翊夫出示晚步武担山之作奉和》。诗中通过描绘一幅宁静而简朴的隐居生活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赞美。
首句“城隅荒僻问谁来,二子能居何陋哉。”通过对城角的描写,引出两位隐居者的住所,暗示了他们的生活环境并不豪华或富丽,但却充满了自然的气息和生活的质朴。这里的“二子”指的是作者自己以及另一位隐士,他们能在这简陋的环境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快乐。
接下来的句子“雨后新苔随屐合,风前敝席映门开。”进一步描绘了他们隐居的生活场景。雨水后的青苔与踏过的鞋印相吻合,仿佛是大自然对他们居住地的一种认可。风吹过破旧的席子,映照出门户的开启,象征着他们对外界纷扰的超脱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第三句“久幽不改沈冥操,多累元非隐遁才。”则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他们的隐逸生活。尽管环境清幽,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外界的责任和担当。这种深藏而不露的态度,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理想的坚守。
最后一句“相与褰襟延暝色,空思呼酒傍池台。”则是对整个隐居生活的一个总结。大家一起围坐在篝火旁,享受着夜晚的美好时光。然而,尽管他们如此享受,心中却常常怀念着外面的世界,渴望着再次走出这个宁静的地方,与世人共度美好时光。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隐居生活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方式的赞美和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涉对于隐逸生活的理解和追求,以及他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