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际世难,吾侪非默客。
问业得相长,良会称罕逢。
孝陵泣奇梦,文明伤故封。
仗节在敢谏,逆鳞批九龙。

【注释】

疏漳浦:漳州人。漳浦,即今福建省漳州市。手札:书信。倪鸿宝:名鸿宝,号云林,明末清初画家。黄石斋:明末清初画家。归途遍游名山:指黄石斋在归途中游览了许多名胜古迹。闻:听到。黄石斋归途遍游名山韵题后:指黄石斋听到这首诗后的感想。

【译文】

隐居避世很难,我辈非默客之人。

求学问道得到相长,美好时光难得相逢。

孝陵有奇梦,文明有伤旧封。

持节敢谏,逆鳞批龙。

【赏析】

此首七言绝句,前六句皆为黄石斋作,末两句乃作者自和。全诗表达了对黄石斋的敬佩之情,以及自己与黄石斋志趣相投、相互切磋的愉快心情。

首句“幽居际世难”,以幽居二字,表明作者不慕功名、淡泊名利的高洁品格,同时暗示出作者身处险恶的政治环境之中,难以安身立命的苦痛。次句“吾侪非默客”,则表明了作者与黄石斋等志士仁人一样,都是不肯沉默不言、积极参政议政的“默客”之人。“吾侪非默客”,与“非默客”,语气略有不同,前者显得更加坚决有力,而后者则显得稍显委婉。

第三四句“问业得相长,良会称罕逢”,则是作者与黄石斋相互切磋、共同进步的真实写照。黄石斋的画作造诣很高,而作者也善于绘画,两人相互切磋,彼此取长补短,使彼此都得到了很好的提高。“良会称罕逢”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他们之间的这种难得的亲密关系。

第五六句“孝陵泣奇梦,文明伤故封”,则是黄石斋在归途中所见到的一些令人伤感的历史遗迹。这里的“奇梦”指的是明朝灭亡时发生在南京的一场惨烈大屠杀,即历史上著名的南京大屠杀;而“故封”则是指明朝灭亡后,许多被俘的明朝官员被软禁在紫禁城内,过着悲惨的生活。黄石斋看到这些历史遗迹,不禁为之哭泣不已,同时也为明朝的灭亡感到惋惜和伤痛。

尾联“仗节敢谏,逆鳞批九龙”,则是黄石斋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深刻反思和批判。当时的明王朝已经腐朽不堪,许多正直的大臣都敢于直言劝谏,希望能够挽救国家危机。然而,这些大臣却遭到了残酷的打压和迫害,使得整个朝廷上下一片黑暗、毫无生气。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要有更多的人敢于担当重任、勇于进言献策。他希望自己能够像古代的忠臣一样,为国家的安危着想,敢于向皇帝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然而,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十分险恶,许多有识之士都不敢轻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因此黄石斋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