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粒十四朝,赋诗何舂容。孔孟不我弃,文谢今相逢。
大道真受授,一节难自封,钦哉契前哲,祀祭先卧龙。
【注释】
疏漳浦,即漳州府,在今福建省。手札,书信。倪鸿宝: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字鸿宝。黄石斋:名道周,明亡隐居福建。归途遍游名山,指游览福建的名胜古迹。孔孟:孔子和孟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文谢:指屈原。今:如今。受:传授。一节:一节操守。钦:敬重。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全诗通过咏叹古人的节操,寄托了作者对当今社会道德沦丧的不满情绪。
首联“绝粒十四朝,赋诗何舂容”。写诗人因生活所迫而断食。这里用典,意在以古代隐士不食周粟(《史记·伯夷列传》载:武王欲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伯夷饿死于首阳山)为喻,来讽刺那些为了个人名利而不择手段的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洁身自好的志向。
颔联“孔孟不我弃,文谢今相逢”,意思是说:孔子、孟子这些圣贤之师,不会抛弃我;如今与我相遇,就是文坛上的英雄人物。这里运用典故,既表达了诗人对于前贤的尊崇之情,又暗示了自己与当代才人的惺惺相惜。
颈联“大道真受授,一节难自封”,意思是说:真正的大道理是应该广泛传播的,而个人的节操却难以自我封闭。这里的“大道”指的是儒家之道,“受授”指的是传授和继承。“一节”指一个人的品德修养。“自封”则是自我封闭的意思。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风气的担忧,认为只有广泛传播道德观念,才能净化人心,消除社会的腐败现象。
尾联“钦哉契前哲,祀祭先卧龙。”的意思是说:我深深地敬佩先贤的智慧和品质,希望后人能够像诸葛亮一样,成为一代伟人。这里的“前哲”指的是古代的智者们,“卧龙”则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曾辅佐刘备建立蜀汉王朝,后因病去世。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被后人誉为千古第一奇人。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颂扬,表达了诗人对社会道德沦丧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自身的高尚品德和追求正义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