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散亦何常,进德期罔懈。
六书与九章,蓺事各异派。
致用求其通,面墙昭古戒。
拘墟守章句,大道恐破坏。
师承贵有恒,勖哉日月迈。

这首诗是苏轼在庚寅年九月(1080年)从苏州调到武昌时,写给他的学生们的。全诗共八句,依次为:聚散亦何常,进德期罔懈;六书与九章,蓺事各异派;致用求其通,面墙昭古戒;拘墟守章句,大道恐破坏;师承贵有恒,勖哉日月迈。

逐句释义:

  1. 聚散亦何常:人生聚散无常。
  2. 进德期罔懈:追求道德,应持之以恒。
  3. 六书与九章:古代汉字分为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和九章(《周易》、《尚书》、《诗经》等)。
  4. 蓺事各异派:各种技艺各有其派别。
  5. 致用求其通:追求实用,使其通达。
  6. 面墙昭古戒:面对着墙壁,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
  7. 拘墟守章句:拘泥于书本,不知变通。
  8. 大道恐破坏:认为大道可能因此被破坏。
  9. 师承贵有恒:师傅传授知识,应该持之以恒。
  10. 勖哉日月迈:勉力前行,如同太阳和月亮一样不断前进。

译文:
人生的聚散无常,追求道德应持之以恒。古代汉字分为六书和九章,各种技艺各有其派别。追求实用,使其通达,面对墙壁,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拘泥于书本,不知变通,认为大道可能因此被破坏。教师传授知识,应该持之以恒,勉励自己像太阳和月亮一样不断前进。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对学生们的教诲,主要强调了追求道德、学习技艺、实践应用的重要性以及对待学问的态度。苏轼在诗中表达了他对学生们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珍惜时间,勤奋学习,不断进步。同时,他也提醒学生们要警惕那些拘泥于书本而不知变通的人,认为这些人可能会阻碍大道的发展。最后,他鼓励学生们要像日月一样不断地前进。整首诗既体现了苏轼的教育理念,也展示了他的人格魅力和思想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