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绝惟双剑,迢遥一线通。
水分巴之峡,山接汉王宫。
梯石来天上,穿云入地中。
无知怜李特,漫欲寄蚕丛。
【注释】
剑阁:在今四川剑门关一带,是蜀汉时入川的要道。双剑:指剑阁的险要形势,如两把利剑插于崇山峻岭之中。迢遥:遥远。一线:形容道路狭窄。巴之峡:指剑阁附近的三峡。水:指长江的水。巴、蜀:泛指四川。山接汉王宫:指剑阁附近有汉高祖刘秀所建的宫殿。汉王宫中的汉白玉台阶通向天上。梯石:指栈道上的石阶。天上:指天边。穿云:从云中穿行而过。地中:在地上。蚕丛:古代四川西部的一种地名,这里代指南方的成都平原。《三国志·蜀志·张鲁传》注引《汉晋春秋》说:“先主(刘备)至葭萌,诸葛亮以为言曰:‘成都北百里为益州,其土沃而人民殷盛,若据之以成大业,此亦何难哉!’”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首句写剑阁的地势十分险要;颔联写剑阁与外界联系的困难;颈联写蜀道艰险的景观;末联写对蜀地山川的无限向往之情。全诗以写景为主,语言生动形象,意境深远。
首句“险绝惟双剑”,描写剑阁的地势非常险峻,有如两座利剑高悬对峙,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这两句用夸张手法突出了剑阁险要的特点,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剑阁之上,可以感受到那令人生畏的山势和险境。
第二句“迢遥一线通”,进一步描绘了剑阁的地理位置。由于山势险峻,所以道路狭窄,只能勉强通过一条细线般狭窄的道路。这句诗不仅强调了剑阁的地理位置之偏僻,还表现了诗人对这一地理环境的深刻感受。
第三句“水分巴之峡,山接汉王宫”,描绘了巴峡的景色。水流湍急,峡谷深邃,山峰耸立,仿佛与汉朝的皇宫相接。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巴峡的壮丽景色和雄伟气势。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第四句“梯石来天上,穿云入地中”。描述了栈道上石阶的高耸入云和穿越云雾的景象。这两句诗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蜀道的艰险,还赋予了它一种神秘色彩,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古人攀登蜀道时的艰辛。
第五句“无知怜李特,漫欲寄蚕丛”,表达了诗人对蜀地的向往之情。他感叹没有见识的人只会羡慕李特的功绩,而想要寄情于遥远的蚕丛之地。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李特的敬仰之情,又体现了他对蜀地的向往和憧憬。
整首诗通过对剑阁险要的描写和对蜀道艰险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未来事业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