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陵孤峙旧城隈,古木蒙茸一径开。
乱窟深回藏虎豹,悬崖陡峭长莓苔。
宋襄战后犹遗冢,梁孝朝还有废台。
每伴田夫寻胜事,披蓑戴笠雨中来。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全诗的内容,然后逐项进行分析判断。此题中,要求分析“三陵台”的意象特点,并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第一联,三陵孤峙旧城隈,古木蒙茸一径开。“三陵”指东晋王导的三个儿子王羲之、王献之、王僧辩,他们先后在建康(今南京)为王导建起了三座高台,故称“三陵”。诗人以“三陵台”起兴,写这三座高台孤耸于旧城之中,周围是郁郁葱葱的古木,一条小路从树丛中穿行而出。这两句描写了三座高台所处的环境和它们所占据的空间。

第二联,乱窟深回藏虎豹,悬崖陡峭长莓苔。诗人用“乱窟”“悬崖”来写三座高台,既形容其地势险要,又写出了它们所处环境的幽暗与荒凉。

第三联,宋襄战后犹遗冢,梁孝朝还有废台。诗人借用历史事实说明,这三座高台虽然被废弃,但依然屹立在那里,没有被世人遗忘。

第四联,每伴田夫寻胜事,披蓑戴笠雨中来。诗人说每当农人来到三座高台附近,都会寻找一些风景好的地方,披着蓑衣戴着斗笠,冒着风雨来到这里。

第五句,“三陵台”是全诗的诗眼,它不仅点明地点,更点明了诗人的写作背景。这首诗写的是三座高台,但是通过这三座高台,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悟,也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关注。

【答案】

示例:

三陵台

三陵孤峙旧城隈,

古木蒙茸一径开。

乱窟深回藏虎豹,

悬崖陡峭长莓苔。

宋襄战后犹遗冢,

梁孝朝还有废台。

每伴田夫寻胜事,

披蓑戴笠雨中来。

译文:

这三座高台孤独地坐落在古城的角落,四周是茂密的古树,一条小道从中穿过。三座高台地势险要,周围环境幽暗荒凉。宋襄公战败后留下的遗迹仍然可见,梁武帝时期还曾经建过这座高台。每到农时,农人们就会来到这里寻找风景好的地方,他们在风雨中来到这里。

赏析:

首联写景。诗人以“三陵”起兴,写这三座高台孤耸于旧城之中,周围是郁郁葱葱的古木,一条小路从树丛中穿行而出。这两句描写了三座高台所处的环境和它们所占据的空间。

颔联承上启下,进一步描绘了三座高台的形势特点。“乱窟”指山石崩解形成的洞穴,“深回”指洞穴深邃曲折。诗人以“乱窟”与“悬崖”来写三座高台,既形容其地势险要,又写出了它们所处环境的幽暗与荒凉。

颈联借古喻今。诗人引用历史故事说明,这三座高台虽然被废弃,但依然屹立在那里,没有被世人遗忘。

尾联抒情。最后两句写农民来到三座高台附近的场景。“每伴”表明这是经常有的情形,“田夫”即农民,“寻胜事”即寻找风景名胜。诗人写农民们到三座高台附近来寻找风景名胜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披蓑戴笠雨中来”这句是说,尽管天气阴沉下雨,但是农民们不畏艰险来到这里,形象地展现了农民们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