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离句漏山,今仍山下住。河干无水舟不前,云是方行十里路。
塔高何矗矗,两日犹在目。送尽行路人,使我心转轴。
朝爬沙,暮爬沙,舟子持杷泣且语,可怜辛苦不还家。
闻汝言,意凄然,同为飘泊东西客,相邀举酒呼青天。
问天天不管,那更论长短。不如一曲雍门弹,千古英雄尽肠断。
【注释】
①句漏山:即句曲山,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南。②河干无水舟不前:指句曲山附近没有河流,不能行船。③云是方行十里路:意思是说,这里只有走十里路才能到句曲山。④矗矗(chu su):高耸的样子。⑤送尽行路人:送走了所有的行人。⑥使我心转轴:使我的心情转动起来。⑦朝爬沙,暮爬沙:早晨和晚上都在爬沙。⑧持杷(pá)泣且语:拿着手杖哭着诉说。⑨可怜辛苦不还家:可怜他们辛苦劳作却不能回家。⑩问天天不管:问苍天是否不管。11那更论长短:更不用说是短是长了。12雍门弹:古代一种乐器,这里指琴,用它来比喻乐曲的哀婉动人。13千古英雄尽肠断:自古以来的英雄人物都因失意而感到悲痛,他们的壮志难酬,令人扼腕长叹。
【赏析】
《爬沙曲》,乐府旧题。这首曲子写一个游子在旅途中,为沿途所见到的景象所感动。全诗四章,每章四句,每章的起韵不同,各章押平声韵;每章的结尾都用“那”字领起,形成回环往复的复唱式结构,这是民歌常用的手法。
开头两句写诗人离开句漏山,仍住在那里,说明离乡日久,思归心切。“河干”,句漏山附近的河段,因缺水,不能行船。“云是方行十里路”,是说虽然只有十里远,但还要走一整天才能到达句漏山,可见其远离家乡。
第三、四章分别描绘了诗人与旅伴们攀爬沙岭时的情景。“塔高何矗矗”,描写沙岭上的古塔高耸入云。“两日犹在目”,说明攀登时间之长,可见路途之艰。“送尽行路人”一句,写出诗人对旅伴们的同情和惜别之情。“使我心转轴”,表明诗人内心的痛苦,无法摆脱这种情绪。
第五章写诗人在途中遇到两个赶路的人,一个是老人,一个是儿童,两人都是长途跋涉后疲惫不堪。“朝爬沙,暮爬沙”,说明他们一天之内一直在爬沙上行走,非常辛苦。“舟子持杷泣且语”,是说船夫一边哭泣着诉说自己艰辛的生活,一边继续行走。这进一步加深了诗篇的感情色彩,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内心所蕴含的悲苦之情。
第六章写诗人在听到旅人的叙述之后,心中感慨万分,不禁产生了同病相怜之感。“可怜辛苦不还家”,是说旅人辛苦劳作却未能回家,这让人感到无比痛心。“闻汝言,意凄然”,是说听到旅人诉说的辛酸之事后,诗人心中充满了凄凉之情。
第七章写诗人与旅伴们举杯畅饮,共邀明月,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然而,诗人却发出了深沉的感叹:“不如一曲雍门弹”,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痛苦感受。最后,诗人感叹道:“千古英雄尽肠断”,是说历史上的许多英雄人物也因失意而感到悲痛,他们的壮志未酬令人扼腕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