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夜犹留月半环,应怜旅客道途艰。
人来京国驰如骛,月到芦沟亦不闲。
野雾浓蒸千树合,寒流倒影一钩弯。
长安此去无多路,缥缈红云拥九关。

【译文】

夜晚的芦沟桥,月色依旧明亮。我同情那些旅途艰难的人。

人们都到京城赶集,像飞马一样奔跑着。月亮到了芦沟也不停歇。

浓雾笼罩着树林,好像树木都合拢起来。寒流在河面上倒映出一弯新月,宛如弯钩一般。

从长安去洛阳不远了,那红彤彤的云彩就像九重门一样包围着大地。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壮志难酬的抑郁情怀和对前途的忧虑。诗人以景入诗,情景交融,借景抒怀,抒发了壮志未酬的忧愤之情。

“晦夜犹留月半环”,首句写月色。“晦夜”是指天色昏暗、星光黯淡的晚上。“月半环”形容月光明亮,如半月般环绕在空中。这一句写出了诗人在昏暗的夜色中依然看到明亮的月光,表达了他对光明的向往和对黑暗势力的憎恨。

“应怜旅客道途艰”,第二句直接点明主题。“应怜”是应当怜惜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对那些旅途艰难的人深深的同情和怜悯之情。“道途艰”则描绘了他们行走的道路有多么的艰难险阻,进一步衬托出诗人对他们的关切。

“人来京国驰如骛”,第三句描绘了人们纷纷涌向京城的景象。“京国”指的是京城,即现在的北京。“驰如骛”形容人们像飞马一样奔跑着,迅速而急促。这里既描绘了京城的繁荣景象,也表达了人们对繁华都市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

“月到芦沟亦不闲”,第四句写月影倒映在水面上的情景。“芦沟”指的是卢沟桥,位于北京市境内。“也不闲”则表示无论月亮如何移动,它都不会离开那里。这句诗既描绘了月影的美丽景色,也寓意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关注。

“野雾浓蒸千树合,寒流倒影一钩弯”,第五句描绘了雾气和水流的景象。“野雾”指的是郊外的雾气,“浓蒸”则形容雾气弥漫得非常浓厚。“千树”则形容树木非常多。“寒流”指的是冬天的河流,“倒影”则表示河水中的倒影。这句诗通过描绘雾气和水流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长安此去无多路,缥缈红云拥九关”,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家乡的美好祝愿和对国家的忧虑之情。“长安”指的是古都长安,即现在的西安。“红云”则象征着吉祥和美好。“拥九关”则表示守护着九个关口。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月色、烟雾、水流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同时,通过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展示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