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随波荡,金石止不流。
奇文中有骨,耻与世沉浮。
精意渺六合,真气横九州。
敛之行墨间,融结为珠镠。
君看周秦制,历劫乃常留。
士无不朽志,安用文章求。

杂诗

万物随波荡,金石止不流。

奇文中有骨,耻与世沉浮。

精意渺六合,真气横九州。

敛之行墨间,融结为珠镠。

君看周秦制,历劫乃常留。

士无不朽志,安用文章求。

注释:

  • 译文:
  1. 万物随波荡:指万物随着波浪的起伏而飘荡。
  2. 金石止不流:指坚硬的金石也停止流动。
  3. 奇文中有骨:指奇文之中蕴含着坚韧的骨骼。
  4. 耻与世沉浮:指不愿意随波逐流,沉溺于世俗之中。
  5. 精意渺六合:指精深的思想意蕴广阔无垠。
  6. 真气横九州:指真气遍布整个国家。
  7. 敛之行墨间:收敛到笔尖之间。
  8. 融结为珠缪:融合到笔尖之间,形成珍珠般的光泽。
  9. 君看周秦制:请你看看西周和秦朝的制度。
  10. 历劫乃常留:经历了无数磨难仍然能够存在。
  11. 士无不朽志:没有不追求永恒的志向。
  12. 安用文章求:用什么文章来追求呢?

赏析:
这首诗以“杂诗”为题,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永恒追求的感慨。全诗通过对比和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首句“万物随波荡”,形象地描绘了世间万物在自然规律下的起伏波动,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次句“金石止不流”,则以金石之坚,比喻人性之刚烈,不愿随波逐流,体现了诗人的坚定意志。

第三句“奇文中有骨”,进一步强调了奇文(指优秀作品)中蕴含的坚韧和力量,与世沉浮的品质形成了鲜明对比。第四句“耻与世沉浮”,则是诗人的自我反省,他不屑于随波逐流,而是追求精神上的独立和高尚。

第五至六句“精意渺六合,真气横九州”,通过精深的思想意蕴和真气的力量,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越时空、影响深远的追求。接着两句“敛之行墨间,融结为珠缪”,则形象地描绘了将这种精神凝聚到笔尖之间,形成璀璨的光芒。

最后两句“君看周秦制,历劫乃常留”,以周秦两代的制度为例,说明即使历经磨难,这些制度仍然能够传承下去。“士无不朽志”,则直接点出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问和坚持,表达了他对永恒价值的追求。“安用文章求”,则是对前文的总结,诗人认为,真正有价值的不是华丽的文章,而是那种超越时间和空间、能够感动人心的精神力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