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已罢张九龄,太守不识颜真卿。
黄虬跳梁虫狐死,仓皇蜀栈青螺行。
白衣父老前迎跸,羽骑林端出复没。
宫人憔悴下雕鞍,手摘园瓜供帝渴。
更无羯鼓打梁州,铃语郎当听未休。
剑门直上一千里,风尘澒洞天颜愁。
后队观者忽如堵,锦袍年少腰玉琥。
元礼力士非其俦,疑是王孙英且武。
咄哉王孙儋耳龙,奉天之辱将毋同。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但从诗的内容来看,应该是唐朝晚期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唐代皇帝巡游蜀地的景象,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形象。
我们来看第一句:“中书已罢张九龄,太守不识颜真卿。”这句话描述了当时的政治环境,中书省已经罢免了张九龄,而太守却不认识颜真卿。这里提到了两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张九龄和颜真卿。张九龄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在中书省担任过重要的职位。而颜真卿则是书法家,他的书法被誉为“颜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看到第二句:“黄虬跳梁虫狐死,仓皇蜀栈青螺行。”这句话描绘了蜀地的自然环境。黄虬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这里用来形容蜀地的山峦;跳梁虫和虫狐则是指山林中的生物;青螺则是蜀地的一种特产,这里用来比喻蜀地的山水景色。
第三句:“白衣父老前迎跸,羽骑林端出复没。”这句话描述了蜀地人民的热情。白衣指的是百姓,他们穿着朴素的衣服,前迎皇帝;羽骑则是指皇家的护卫部队,他们站在树林的边缘,时而出现时而消失。这体现了蜀地人民的淳朴和忠诚。
第四句:“宫人憔悴下雕鞍,手摘园瓜供帝渴。”这句话描绘了宫廷中的生活。宫女们因为皇帝的到来而显得憔悴,她们摘下园中成熟的瓜果来供皇帝解渴。这反映了当时宫中的生活状况。
第五句:“更无羯鼓打梁州,铃语郎当听未休。”这句话描述了蜀地的音乐文化。蜀地没有羯鼓这种乐器,只有铃铛的声音和郎当的曲调。这里的“听未休”表达了音乐的魅力,让人难以忘怀。
第六句:“剑门直上一千里,风尘澒洞天颜愁。”这句话描绘了蜀地的壮丽景色。剑门关位于蜀地,是一座雄伟的关口。这里用“一千里”来形容距离之远,而“风尘澒洞”则形容道路崎岖,天气恶劣。最后一句“天颜愁”则表达了皇帝对于蜀地的担忧之情。
第七句:“后队观者忽如堵,锦袍年少腰玉琥。”这句话描述了皇帝的队伍经过的地方。后队观者突然像墙壁一样密布,而锦袍少年腰间佩戴着玉琥,象征着他们的高贵身份。
第八句:“元礼力士非其俦,疑是王孙英且武。”这句话描述了皇帝的侍卫力量非凡。元礼和力士都是皇帝的侍卫,他们的力量非同寻常,让人怀疑他们是王族成员或英雄豪杰。
第九句:“咄哉王孙儋耳龙,奉天之辱将毋同。”这句话是对王孙的讽刺。王孙被比喻为一只戴着假耳朵的龙,他接受天子的恩宠,但却不能真正为国家做出贡献。这表达了诗人对王孙不满和嘲讽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