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狝行边辇路清,塞垣风紧峭寒生。
九天秋肃貙刘信,万帐宵岩虎卫兵。
上驷别群棚烙字,头鹅验获箭书名。
太平肄武军容盛,双纛黄龙矗幔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首联:大狝行边辇路清,塞垣风紧峭寒生。

  • 翻译:在大狩猎的时候,车队经过边疆,道路清晰,塞垣上的风很紧,使得山石峭立,生出寒意。
  • 注释:这里的“大狝”指的是秋季狩猎。“辇路”是指皇家的车马道路,“塞垣”则特指边疆的城墙。“峭寒生”形象地描绘了天气变冷的景象。
  • 赏析:首联通过描述大狩猎的场景,营造了一种肃穆而庄严的气氛,为接下来的诗篇奠定了基调。

颔联:九天秋肃貙刘信,万帐宵岩虎卫兵。

  • 翻译:在秋天的天空中,秋风肃杀、云霞变幻,展现出一种威严和壮丽的景象;而守卫边疆的士兵如同猛虎一般,严阵以待。
  • 注释:“貙刘”可能是指秋天的气息或者景象。“宵岩”指的是夜晚的山岩,这里比喻士兵的警觉性和准备状态。“虎卫兵”形容士兵们如虎一般勇猛。
  • 赏析:颔联通过对秋天景色和士兵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边防士兵的英勇和国家的安定。

颈联:上驷别群棚烙字,头鹅验获箭书名。

  • 翻译:皇帝御驾出行时,分别设置了不同的车棚,用来存放各种车辆;而猎获的猎物,如头鹅等,会被登记并记录在案。
  • 注释:这里的“上驷”指的是皇帝的马车,“别群棚”意味着分别设置不同的车棚来保护不同的车辆或物品。“烙字”可能是指用烙印的方式记录信息。“头鹅”是一种特定的猎物,这里指的是猎得的头鹅。“箭书名”则可能是记录猎获猎物的箭书。
  • 赏析:颈联进一步描绘了皇帝出行时的排场和细节,以及猎获过程的严谨性。

尾联:太平肄武军容盛,双纛黄龙矗幔城。

  • 翻译:在和平时期,军队的演习也非常壮观,士兵们威武雄壮,旗帜飘扬,象征着国家的强大和繁荣。
  • 注释:“太平”指的是和平时期,“肄武”则是指演习武艺。“军容盛”表示军队的气势非常壮观。“双纛”指的是两个旗帜,通常用于指挥,“黄龙”可能指的是皇帝的旗帜,“矗幔城”则形象地描绘了旗帜高高举起,如同屹立在城墙之上的情景。
  • 赏析:尾联通过对和平时期军队演习的描述,展现了国家的强盛和军队的威武。整首诗通过描绘大狩猎、皇帝出行、军队演习等多个场景,展现了唐代盛世时期的国力和军事实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