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忽叩门,来送润笔需。
乞我作墓志,要我工为谀。
言政必龚黄,言学必程朱。
吾聊以为戏,如其意所需。
补缀成一篇,居然君子徒。
核诸其素行,十钧无一铢。
其文倘传后,谁复知贤愚?
或且引为据,竟入史册摹。
乃知青史上,大半亦属诬。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后园居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有客忽叩门,来送润笔需。
客人突然来敲我家的门,是为了送来润笔钱。这是诗人自谦的说法,意思是他的作品受到了他人的赞赏和资助。

乞我作墓志,要我工为谀。
他们请求我写墓志铭,要我为他们撰写谄媚的文章。这是诗人对当时文人墨客的一种讽刺,因为他们往往为了讨好权贵而不惜歪曲事实。

言政必龚黄,言学必程朱。
他们谈论政治时必须引用龚自珍、黄宗羲,谈论学问时则必须引用程颢、朱熹。这说明当时社会风气中充斥着功利主义的思想,人们过于关注名利,忽视了实际。

吾聊以为戏,如其意所需。
我姑且以此为笑谈,就像他们所需要的那样。这是诗人对自己的一种调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无奈和失望。

补缀成一篇,居然君子徒。
我将他们的要求拼凑在一起,写成一篇文章,竟然成了一位君子。这是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认可,也是对他在仕途上的一种自嘲。

核诸其素行,十钧无一铢。
如果仔细考察他的人品,十斤的重量也没有一铢那么重。这是诗人对那些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实质的人的批评,他认为真正的人才应该具备高尚的品质。

其文倘传后,谁复知贤愚?
要是这篇文章被后世传颂,又有谁能知道谁是贤人呢?这是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他认为历史往往会被篡改,真正优秀的人才往往得不到应有的认可。

或且引为据,竟入史册摹。
有时人们会用这篇文章作为依据,将其写入史书之中模仿着。这是诗人对当时文人墨客行为的讽刺,他认为这些行为是对历史的亵渎。

乃知青史上,大半亦属诬。
最后我才知道,在青史上,大多数都是被人诬陷的不实之词。这是诗人对于整个历史的总结,他认为历史是由少数人所书写的,而这些人的品行往往是值得怀疑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