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隐昔传磨镜客,奇踪今见补锅人。
若将姓字留天地,虽作巢由亦外臣。
注释:
补锅匠:指善于修补锅具的人。
高隐昔传磨镜客,奇踪今见补锅人。
昔日传说中擅长磨制镜子的高人,如今却成了修补锅具的人。
若将姓字留天地,虽作巢由亦外臣。
如果把姓名留在天下,即使像巢父、许由这样的隐士也会被视为外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之作。它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两个人物,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和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诗的首句”高隐昔传磨镜客”,描述了一位擅长磨制镜子的高人。这位高人曾经隐居在山林之中,以磨制镜子为生。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磨制镜子已经不再需要了。因此,这位高人不得不离开山林,成为了一个补锅匠。
第二句”奇踪今见补锅人”,则描绘了这位补锅匠的奇特经历。他从一个隐居山林的高手变成了一个补锅匠,这种转变令人感到惊奇。这种转变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改变,更是时代变迁的产物。诗人通过这一变化,暗示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第三句”若将姓字留天地”,则是对那位补锅匠的一种评价。他认为,虽然这位补锅匠已经离开了山林,但是他的姓名仍然可以在天地之间流传下去。这表明,无论一个人身处何处,只要他做出了贡献,他的姓名就会得到传承。
最后一句”虽作巢由亦外臣”,则是对那位补锅匠的人生价值的肯定。巢父和许由都是古代的隐士,他们选择远离世俗纷扰,追求精神上的自由。然而,尽管他们选择了隐居,但他们仍然被认为是外人。这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并没有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相比之下,那位补锅匠虽然也选择了隐居,但他的行为却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因此,虽然他只是一个补锅匠,但他仍然被视为一个有贡献的人物。
这首诗通过对补锅匠的描写,展现了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它提醒我们,无论个人选择何种生活方式,都应该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才能获得真正的认同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