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自量,意气何峥嵘。
思一吐奇怀,历抵汉公卿。
中岁事乖违,烽烟暗两京。
遂戢飞扬志,残深林壑情。
家贫迫衣食,不敢薄躬耕。
颓然一野老,井臼困柴荆。
每赴鸡豚社,闲寻鸥鹭盟。
陋巷甘偃蹇,聊以善自名。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诗中描绘了杜甫从少年时期到晚年的心境变化,以及他在不同时期的遭遇和生活状态。
首句“少年不自量”,表达了杜甫在年轻时对自己能力的评估过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这反映了他早年的自信和抱负。
第二句“意气何峥嵘”,进一步强调了杜甫的雄心壮志,他的志向远大,意气风发。这是杜甫一生的追求和奋斗的动力。
第三句“思一吐奇怀”,描述了杜甫想要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观点的愿望。这体现了他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对真理的追求。
第四句“历抵汉公卿”,展示了杜甫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官职和地位的决心。这也是他的人生目标之一。
中间四句,描述了杜甫中年时的挫折和困境。由于战乱和政治斗争,他失去了职位和权力,生活陷入困境。同时,他也感受到了国家的衰败和社会的动荡。
第五句“遂戢飞扬志”,表达了杜甫在失去志向后,逐渐收敛自己的野心,不再追求名利。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也是他对生活的一种态度转变。
最后四句,描述了杜甫晚年的生活状态。虽然生活困苦,但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继续耕种和寻找快乐。这反映了杜甫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描绘杜甫一生的起伏和变化,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他始终保持着独立思考、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即使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也能保持乐观和坚韧。这使他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