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面林湖瞰我扉,荷枯柳秃送秋归。
年成大好螺蚶富,月色微明雁鹜稀。
十丈楼高钟不打,一条城近带如围。
商量破却清斋可,粗喜新寒壮酒威。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主旨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了解诗意,把握有关重点词句的意思和语言表达特点。此诗为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所作,描写了湖上冬景和渔翁的生活情景。“半面林湖瞰我扉”写诗人在湖边眺望自己的居室,看到半面的树林和湖水俯瞰到自己家的门;“荷枯柳秃送秋归”写荷花枯萎,柳树光秃,暗示着秋天的结束。“年成大好螺蛳(螺蛳:一种贝类)富,月色微明雁鹜稀”写天气晴好,水里的螺蛳(螺蛳:一种贝类)很丰富,夜晚月光明亮,水中的鸭子稀少。“十丈楼高钟不打”,写渔民在湖上收网时,听到远处寺院里传来的钟声。“一条城近带如围”,“一条城近”指湖边的村庄,“如围”形容湖水环绕着村庄,好像围着一个圈儿。“商量破却清斋可,粗喜新寒壮酒威”写渔人决定打破平日的清静生活过节,高兴极了,因为冬天寒冷,饮酒壮胆。

【答案】

译文:

湖边眺望自己的居室,看到半面的树林和湖水俯瞰到自己家的门。

荷花枯萎柳树光秃,暗示着秋天的结束。天气晴朗,水里的螺蛳很丰富,夜晚月亮明亮,水中的鸭子稀少。

渔民在湖上收网时,听到远处寺院里传来的钟声。湖边的村庄被湖水环绕着,好像围着一个圈儿。

渔人决定打破平日的清静生活过节,高兴极了,因为冬天寒冷,饮酒壮胆。赏析:

范成大是南宋诗人,他一生宦海沉浮,晚年退居家乡石湖,自号石湖居士,故其诗多有闲逸之趣。这首诗就是他在晚年退隐后写的。

首联:“半面林湖瞰我扉,荷枯柳秃送秋归。”诗人在湖边眺望自己的居室,看到半面的树林和湖水俯瞰到自己家的门。“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景图,而范成大笔下的秋景却只有“荷枯柳秃”“月色微明”,这更显出他的淡泊之情。“送秋归”三字,既写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伤,也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淡泊之心。

颔联:“年成大好螺蛳(螺蛳:一种贝类)富,月色微明雁鹜稀。”这里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自己家园周围的自然景色,同时抒发了内心的感慨。“螺蛳”一词,让人想起苏轼《惠崇春江晓景》中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而范成大此时看到的却是“螺蛳”。这可能是因为范成大的家乡石湖盛产鱼虾之类的水生动物的缘故吧。

颈联:“十丈楼高钟不打,一条城近带如围。”这里的“十丈楼”指的是石湖上的一座亭子,“打钟”指的是敲击寺庙里的铜钟来召集人们集合。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虽然离那座寺庙很近,但是没有时间去敲钟,因为渔人在湖里捕鱼去了。这两句看似平常,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思想。诗人在此处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生活的淡薄,同时也表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态。

尾联:“商量破却清斋可,粗喜新寒壮酒威。”诗人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即使我们打破了平日的清静生活过节,也值得欢喜。原因在于“新寒”二字。在寒冷的冬天里,人们喜欢饮酒壮胆。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出诗人在寒冬腊月里饮酒作乐的情景。

本诗通过描写诗人在湖畔观景时所看到的景色和自己的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的悠闲与自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