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临荒戍,寒江静不流。
星光多在水,月色半依楼。
鼓角催残梦,山河动远愁。
干戈何日定,一岁又深秋。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此类题的答题方法是: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情怀,注意分析诗人如何运用各种手法来表现诗句含义的,并结合具体诗句领会这种表现方法;最后分析这种表达技巧或表现手法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效果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等。

本题要求赏析“夜泊”。首联“夜泊临荒戍,寒江静不流。”交代了时间是“夜”,地点是“临荒戍”,环境是“寒江”,写出了夜晚寂静的景象。第二联“星光多在水,月色半依楼。”通过“星光”“月色”两个意象,描写出夜晚月光映照下的景物。第三联“鼓角催残梦,山河动远愁。”通过“鼓角”“山河”两个意象,表达了作者的忧国之情。末联“干戈何日定,一岁又深秋。”表达了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和忧虑。

【答案】

译文:

夜晚我停泊在荒凉的边塞城楼上,江水寒冷,连流水也停止了流动;星光稀疏地点缀着江面,而月亮的倒影则半依在高楼之上。

鼓角声催促人进入梦乡,而心中却因山河动荡而充满忧愁。何时才能平定战乱,一年年又迎来这萧瑟深秋?

赏析:

此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当时诗人正在长安,与杜甫相识。这是一首羁旅怀古诗。前两联描绘了一幅幽冷孤寂的夜景图:夜泊边关,只见寒江静寂,无浪可流,江水冰冷得几乎冻结了;星光稀疏地映照着江面,月光则映在高楼上,但那楼却是空荡荡的。一个“静”字,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和凄凉;“多”字写出了星光稀薄,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后两句,诗人从眼前景物联想到远方的战事,由眼前的孤寂想到将来战争的胜利和结束,表现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