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道乘桴外,收身把钓边。
波涛真隔世,烟雾欲迷天。
一粟宁轻重,千帆孰后先?
麻姑无恙在,呼取话桑田。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连贯性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和要求作答。
译文:我乘桴渡过海中,驾着小船从海上归来,回到故乡。在海中驾舟,我在船舷外随波逐流;在岸边垂钓,我在水边静坐钓鱼。海面上的波浪,像隔世一样难以捉摸,云雾缭绕如迷蒙的烟雾,遮住了天空。一粟米的重量,谁能分清轻重?千帆竞发,谁能分辨先后?麻姑仙人安然无恙,请她出来和我说话,看看这桑田是否真的变大了。
赏析:
“十二月初九日渡海”,点明时间。诗人乘桴渡过海中,驾着小船从海上归来,回到故乡。在海中驾舟,我在船舷外随波逐流;在岸边垂钓,我在水边静坐钓鱼。诗人在海中驾舟,驾舟时诗人在船舷外随波逐流,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是诗人的心理活动,也是诗人的心境、情感的反映。在岸边垂钓,是在水边静坐钓鱼,这是诗人的客观描写,也是诗人的心境、情感的反映。
“波澜真隔世,烟雾似迷天。一粟宁轻重,千帆孰后先?”这几句诗写出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波澜真隔世”写海上的波涛,“烟雾似迷天”写海面上的云雾,“一粟米”写的是诗人自己,“千帆”是众多船只,“孰后先”,谁在前谁在后。诗人以“一粟米”“千帆”来对比,突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境遇。
“麻姑无恙在,呼取话桑田。”这是诗人的主观愿望。麻姑即麻姑仙女,相传是西王母派到人间的神仙使者。这里借麻姑仙女之口,抒发了诗人对桑田的变化的感叹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