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高楼寄此庵,五年况味更谁谙?
枕堪待旦天难晓,薪已将然卧岂酣。
沧海径归真上策,旧京入梦奈空谈。
丹青自写灵台状,莫信人夸蔗境甘。

【注释】

庵:小庙,小屋,茅棚。况味:经历、感受。堪:承受得了。将:已经。沧:大海。径:直接。奈:奈何,怎可。灵台:道教指人的神志。蔗境:比喻甜而无味的境界。

【译文】

一别高楼寄此庵,五年况味更谁谙?枕堪待旦天难晓,薪已将然卧岂酣?沧海径归真上策,旧京入梦奈空谈。丹青自写灵台状,莫信人夸蔗境甘。

【赏析】

“夜起庵”三句,是说自己从高楼迁往这间小庵后,经历了五年的艰难苦楚,对人间的冷暖人情已无所了解。首联两句,以“一别高楼寄此庵,五年况味更谁谙”开头,就表达了作者迁居后的感慨。“况味”,是说经历、感受。“谁谙”,就是谁能了解。“一别高楼”,是说离开高楼(官署)之后。“寄此庵”,是说寄居在此处小庵。“五年”,是指作者离开高楼以后,所度过的时间。作者迁到小庵居住,生活条件比从前大为改善,但与官场相比,却显得更加孤独凄凉。因此他感叹道:“况味更谁谙。”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从高楼迁至小庵后的感概。

“枕堪待旦天难晓”一句,是说自己为了等待黎明的到来,只好把枕头当作灯来用,然而天色仍迟迟不亮,难以等到天亮。这句诗表面上是在写自己的辛苦,实际上是暗喻自己在黑暗中挣扎。“薪已将然卧岂酣”一句,是说自己准备点燃柴火睡觉,可是由于天气寒冷,柴火尚未燃烧起来就被熄灭了,因此自己也就睡不着觉。这里的“薪”,应作“薪尽”。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在说生活的艰辛,实际上是暗喻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和挫败。

“沧海径归真上策”一句,意思是说:回到海边归隐才是真正高明的选择,这是上策。“真上策”,是说归隐是真正的高明选择。“沧”,同“沧海”,即大海。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在说回归自然才是真正的高明选择,实际上是表达自己对当时政治形势的不满和失望情绪。

“旧京入梦奈空谈”一句,意思是说进入旧京城去做梦也不过是徒然地白费心机罢了。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在说回到旧京只是徒劳无益地做白日梦罢了,实际是用反语表达了自己对现实政治局势的不满。

“丹青自写灵台状”“莫信人夸蔗境甘”这两句,表面意思是:自己要像画师一样描绘自己的内心世界,不要听信别人对自己的赞美,因为那些所谓的美好境界其实都如甘蔗一样甜蜜而没有实际意义。这里“丹青”是绘画的意思;“灵台”指心灵;“蔗境”是比喻甜味而实质空虚的境界。这两句诗的表面意思是说自己要有自知之明,不要听信别人的恭维话,不要相信那些所谓美好的境界都是虚幻的甜蜜之物。

这首诗是一首反映作者在仕途上失意的诗作。诗人由高楼迁至庵中,远离了官场的纷争和争斗,过起了清贫的生活。但是,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满足和快乐,相反,他反而陷入了深深的忧郁之中。他感叹自己的处境艰难,同时也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逃避。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喜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真谛的探索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