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负刘郎一世豪,登临犹自怯醇醪。
河流贯市潮痕上,夕照当楼朔气高。
逐鹿中原成浩劫,饥鸿四野极哀号。
诸公更事应同慨,试为苍苍念彼曹。
【注释】
- 刘郎:指东汉末年的祢衡,字正平,文才出众,但恃才傲物。
- 醇醪:美酒。
- 朔气高:寒气直上。
- 饥鸿四野:比喻流离失所的难民。
- 苍苍:形容天空广大无边的样子。
- 同慨:共感。
- 彼曹:即“彼辈”,那些。
- 念:怀念。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天宝三载(744)秋日所作。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杜甫身陷长安,与李白、高适等友人一起饮酒赋诗,抒发壮志难酬之情。此诗便是其中之一,表达了他对中原沦陷的痛苦感受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
首联「枉负刘郎一世豪,登临犹自怯醇醪」,以刘郎自比,表示自己虽然一生才华横溢,但面对壮丽的景象却感到畏惧。这里的「醇醪」是指美酒,诗人用它来象征美酒带来的快乐与诱惑,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颔联「河流贯市潮痕上,夕照当楼朔气高」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壮观的画面。水流贯穿城市,带来清新的气息,夕阳西下映照着高楼,寒风凛冽,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颈联「逐鹿中原成浩劫,饥鸿四野极哀号」则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战乱中人民生活困苦,四处流亡,形成了一幅凄惨的画面。
尾联「诸公更事应同慨,试为苍苍念彼曹」表达了杜甫对朋友们的关心和期望。他认为大家经历相似,应该一同感慨时局的艰难,并希望朋友们能够关注那些遭受不幸的人民。
这首诗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和表达对国难的关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同时,它也体现了杜甫诗歌中独特的风格——既注重艺术性,又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