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林亦何有,惟有石嶕峣。
孤泉涩不驶,灌莽围岩腰。
残寺久难兴,败墙土犹焦。
俗僧赞佛力,诳语空哓哓。
那知记名迹,盛述蛇与猫。
我怀临川翁,松岑寄寂寥。
穿云复涉水,独往不可招。
高躅纵莫寻,神理固非遥。
清咏入山骨,历劫元未销。
空山一怅望,悽怆心潜摇。
猗嗟此何世,仰睇仍层霄。
题名从剑南,终觉习气饶。
光绪视乾道,后来论宜昭。
相牵返城郭,酷日愁山椒。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慎的作品。诗中描述了他在游定林观乾道题名时的感受和所见所闻。
首句“定林亦何有,惟有石嶕峣。”意为定林没有什么可说的,只有石头高峻。这里用“嶕峣”形容石头的高峻,给人一种险峻的感觉。
第二句“孤泉涩不驶,灌莽围岩腰。”意为孤泉流动不畅,灌莽环绕在岩石腰间。这里用“涩”、“灌莽”、“岩腰”等词语描绘了泉水的状态和周围环境的特点。
第三句“残寺久难兴,败墙土犹焦。”意为残破的寺庙难以振兴,败落的墙壁上的泥土依然焦黑。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寺庙衰败和历史的沧桑感。
第四句“俗僧赞佛力,诳语空哓哓。”意为庸俗的僧人宣扬佛法,却只是空洞的谎言。这里用“诳语”形容僧人宣扬佛法时的虚假言辞,用“哓哓”来形容他们说话的声音。
第五至第八句是对寺庙现状的描写,如残破的墙壁、败落的寺庙等,都体现了作者对寺庙衰败的感慨。最后两句则通过描述自己的感受来表达对佛教的看法。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物的刻画,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佛教的怀疑和批判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