鸱夷诚可人,为瓶乃非智。
奈何磊落士,毕生事细碎。
杂诗
鸟夷(即鸱夷,春秋时吴国贵族)真是个可爱的形象,可他作为酒器却并不明智。
为什么那些豁达开朗、胸襟开阔的贤士,一辈子总是在琐碎的事情上纠缠不清?
鸱夷诚可人,为瓶乃非智。
奈何磊落士,毕生事细碎。
杂诗
鸟夷(即鸱夷,春秋时吴国贵族)真是个可爱的形象,可他作为酒器却并不明智。
为什么那些豁达开朗、胸襟开阔的贤士,一辈子总是在琐碎的事情上纠缠不清?
诗句:老大侵寻至,逢场底足夸。菩提心不起,粉黛眼终花。英气殊为害,风情每自嗟。尊前思暮雨,谁为鼓琵琶? 译文: 随着年华的增长,我开始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每当我参与宴会,总能感到自豪。尽管心中没有执着于修行(菩提),但美丽的外表依然吸引众人目光。我的锐气有时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我总是自我反思。在宴会的酒桌上,我常常想起那晚的雨声,不知是谁在弹奏琵琶。 赏析:
《戊戌》 微醉取酒意,倚楼聊共斟。 风情属初月,凉思在高林。 荷气清宜晚,车声远未沉。 鲁连将玉貌,不去定何心? 注释: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微醉后倚楼共饮的情景,以及他对初月和高林的感慨。 - “风情属初月”暗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留恋。 - “凉思在高林”表现了诗人在凉爽的秋日中思考人生或未来的情景。 - “荷气清宜晚”描绘了夜晚荷塘中清爽的香气,增添了一份静谧与美好。 -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终日江声里,凭栏入楚乡。 - 注释: 整日浸泡在长江的涛声中,站在栏杆上进入楚国的土地。 - 译文: 整日在江边听着涛声中度过,直到到达了楚国的土地。 2. 暮云百重合,夜雨十分凉。 - 注释: 傍晚时分云层重重,夜晚下着细雨,天气异常凉爽。 - 译文: 傍晚时分,云层厚重,夜晚下起细雨,天气异常的凉爽。 3. 赤县忧空切,吴船梦较长。 - 注释:
解析: 郑孝胥的《上海旅社二首其一》以海畺信无事,沪渎复多娱。人意消歌舞,江波动画图。名浮真得损,计左遂成迂。谁见楼中客,灯前坐欲枯。为读者提供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描绘了上海旅社的繁华景象和人们的生活情趣。 注释: - 海畺:大海; - 信:的确,确实; - 无事:没有事情发生,很闲适; - 沪渎:指上海市,是古代对上海的称呼; - 复多:又多了; - 人意:人们的意愿或想法; - 消:消磨;
题沈爱苍正阳集(丁酉) - 诗句释义: - 所积亦已久:意味着沈爱苍的文集积累了很长时间。 - 谁能默不言:暗指没有人能够沉默不语,即对沈的爱苍文集表示肯定和赞扬。 - 探喉殊整暇: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时从容不迫,有条不紊。 - 出手见渊源:比喻沈爱苍的文章或学问有深厚的基础和渊源。 - 轶事皆庭训:所有的趣闻轶事都来自庭训,即都是经过庭训教育的内容。 - 高才定宿根
虹口(丁酉) 江流贯虹口,来往独匆匆。 海月横空澹,霜天带晚红。 虫沙期共化,骨肉事安穷。 谁判平生意,销沉向此中。 注释: 1. 虹口:地名,今上海市虹口区一带。 2. 江流贯虹口:指长江的水流穿过虹口地区。 3. 来往独匆匆:形容人流匆忙,来往不息。 4. 海月横空澹:海上的月亮高悬在空中,显得朦胧而平静。 5. 霜天带晚红:形容天色昏暗,但夕阳的余晖映照出一片晚霞红光。 6. 虫沙期共化
十三夜对月(戊戌) 秋月皎洁如此,诗人何不归? 诗言志,情寄意。此诗乃刘敞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友人相聚时光的珍惜。 闺中愁绪萦绕,旅中寒衣待穿。 诗人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闺中女子的相思之情和旅人在异地他乡的孤独与寒冷。 一顾江山浅,方知所徇微。 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色,领悟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 徇廊千百转,底处可忘机? 诗人在漫步的过程中
译文:我独自在旅馆中,听着歌谣,心情稍微有些悲伤。我时常感到孤独,但内心仍然坚定不屈。岁月的流逝带走了我的精力,我的才华也似乎正在衰退。但我仍然相信,只要坚持不懈,我就能创造出雄奇的作品。 注释:兀兀腾腾:形容心神不定,无所适从的样子。闻歌稍觉悲:听到歌声而有所触动,从而产生了悲伤的情绪。孤怀时自振:孤独的心灵时常被激励振奋。百折理何疑: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后,依然能够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信心
【注释】 1、照影吴波熟:比喻自己像照影于吴地江水中一样。 2、栖栖:忙忙碌碌的样子。岁又残:年岁又将过去。 3、雪成山万态:大雪覆盖的山,形态各异。 4、杨墨途宁合:杨朱和墨子的主张,即杨朱提倡利己主义,墨子提倡兼爱。 5、人天理:人间的道理。 6、逝川旨:指逝去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赴鄂途中所作,诗人以自己的遭遇来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 首联点明题意
注释: 六月十八日,风起 河干天已曙,深巷月犹明。 河干:河边,此处指京城。 残梦愁中断,孤蝉风外清。 残梦:未了的梦。愁断:愁绪断绝。 孤蝉:知了。 向来坚自掷,欲去惜终轻。 向来:从前。 坚:坚决。 欲去:打算离去。惜:爱惜。 此意何人会,踌躇独倚楹。 此意:此情此景。 会:理解、领会。 赏析: 《六月十八日风起(戊戌)》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此诗写诗人在夏日傍晚时分,因风而起而有所感触
杂诗其二: 柳下与少连,尼山所不予。 谁堪於陵仲,溪刻久自处。 注释: - 这首诗是魏晋时期陶渊明的作品。 - “柳下”指的是《论语》中提到的“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意指柳下惠和少连虽然身处高位但心无高志,甘于平凡。 - “尼山”指的是孔子,这里表示孔子对某些人或事不屑一顾。 - “於陵仲”指的是古代贤人於陵子仲,他因坚持自己的节操而被刻上石头以警示他人。 -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结合着题目要求和重点字的含义来理解。“杂诗”是题目,全诗以“杂”字为纲,将秋日的庭户、豆实、寒霜等自然物象融为一体,写出了秋天的萧瑟、寂寥。“秋风入庭户,豆实自离离”写秋风扫过庭院,落叶纷飞;“寒来吾事就,霜露空尔为”写天气渐冷,农事告成,但霜降之后草木凋零,只剩下几颗孤独的豆子在秋风中摇曳。 【答案】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慎的作品。诗中描述了他在游定林观乾道题名时的感受和所见所闻。 首句“定林亦何有,惟有石嶕峣。”意为定林没有什么可说的,只有石头高峻。这里用“嶕峣”形容石头的高峻,给人一种险峻的感觉。 第二句“孤泉涩不驶,灌莽围岩腰。”意为孤泉流动不畅,灌莽环绕在岩石腰间。这里用“涩”、“灌莽”、“岩腰”等词语描绘了泉水的状态和周围环境的特点。 第三句“残寺久难兴,败墙土犹焦
注释:我怀念故国,谁又能像我一样有才华? 挽救国家时已年迈,但仍然坚守着忠诚的信念。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忠诚的赞美。前两句“旧邦闵姬汉,孰为挈才雄?”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故国的深情和对贤能的期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后两句“救僿丁文敝,端居独尚忠”则是在强调自己的忠诚品质和为国家付出的决心。整首诗既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又展现了他的忠诚品质
【注释】 竖子:古代称男子。好手:指才能出众的人。狂夫:放浪不羁的人。登高:登上高处,此处指登山赏秋。 【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那竖子终究没有成就,当今世上却没有能成事的人才。放诞不拘的狂夫又登高临江,作《重九》诗。“竖子”句用典,语出《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朱熹集注:“‘竖子’谓其年少无赖者也。”“时哉”二句化用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注释】 ①濠堂:指濠上堂。在今安徽芜湖。②不偶:不得志(意)。③钟阜:钟山,在今南京市东南,为南京著名名胜。④作堂:建房。⑤泊然:安闲自得的样子。⑥孤生:孤独无依的人。⑦避世:避居人世间。⑧宁欺天:不怕欺蒙上天。⑨如堂下柳:犹言“犹似”(堂下)“如”(《文选·潘岳诗》)。《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之材也。”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