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诗有高学,云以涩为贵。
子岂真可人,所诣遽尔邃。
诗怀文字前,未得殆难会。
即论句法秘,大事匪狡狯。
初如咀橄榄,枯中说滋味。
终乃啖枇杷,甘平宜渴肺。
子诗实早就,流宕可毋畏。
试回刻意功,一极才与思。
向来谬见推,浅语不予赘。
仍当摹千文,为君题晚翠。
诗句释义
1 称诗有高学,云以涩为贵。 - 这里的“称诗”指的是诗歌本身,而“有高学”意味着诗歌中蕴含着深厚的学问或智慧。”云以涩为贵”则表明在诗人看来,诗歌的深刻、含蓄和不易理解是其高贵之处,与通常认为的通俗易懂不同。
子岂真可人,所诣遽尔邃。 - “子”指对方(可能是指一位诗人),这里用一种轻松的语气询问对方的才华是否真的值得称赞,暗示诗人对这位被评论对象的才艺持有保留态度。”所诣遽尔邃”表示诗人对其作品的理解深度感到吃惊,意味着对方的诗歌造诣很深,让人难以企及。
诗怀文字前,未得殆难会。 - “诗怀”可以理解为诗歌的胸怀或情感,“文字前”则可能是说这些情感或想法在文字上得以表达。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将内心情感转化为文字的挑战性认识,即这种转化过程既艰难又复杂,不易实现。
即论句法秘,大事匪狡狯。 - “句法秘”强调了诗歌语言的巧妙和精炼,而“大事匪狡狯”则批评那些表面看似简单实则深奥的技巧。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诗歌技巧的看法,认为真正的诗歌技巧应该简单而不显摆,直接而深邃。
初如咀橄榄,枯中说滋味。 - 比喻诗人开始写作时如同品尝橄榄,刚开始可能觉得苦涩,但深入其中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甘甜。这象征着诗歌创作的过程需要经历从初始的苦涩到最终的甜美,体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理解。
终乃啖枇杷,甘平宜渴肺。 - 枇杷味虽甘,但吃多了会让人口干。这里用枇杷作比喻,说明虽然好的诗歌给人带来愉悦和满足,但也需适度,避免过度沉迷。
子诗实早就,流宕可毋畏。 - “子诗”指对方的诗歌,“实早就”意味着对方的作品已经成熟且无需担心。”流宕可毋畏”则是说对方的作品已经流传广泛,不必再担忧其影响力。这两句话传达了对对方诗歌的认可和对其成就的赞赏。
试回刻意功,一极才与思。 - “试回”意为尝试或实践,“刻意功”指的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努力。”一极才与思”强调通过努力可以到达一个高度,这里指的是通过刻意的创作,可以达到才思的高度。这句话鼓励读者也要通过刻意的努力去追求艺术的高度。
向来谬见推,浅语不予赘。 - “向来谬见推”表示过去可能有误解或错误的评价被推翻。“浅语不予赘”则表示现在不会使用过于简单或肤浅的语言,而是会更加深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两句话显示了诗人对自己作品的自信以及对语言深度的重视。
仍当摹千文,为君题晚翠。 - “摹”意为模仿或复制,“千文”可能指多种类型的文学作品。“为君题晚翠”中的“晚翠”是一种植物名,常用来比喻美丽的景色。这句表达了诗人愿意用自己的文字来赞美并描绘美好的自然景观,同时也表示他愿意将自己的艺术成就展现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