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楼虽甚壮,高寒难久居。
长安居不易,视此定何如?
缺月上稍迟,光彩铺平芜。
茫茫坠碧烟,谁辨树与庐?
幽人一再起,已是四更馀。
阑干独来倚,凉风袅衣裾。
吴姬归夜阑,马蹄腾九衢。
千灯出林影,照乘霏明珠。
向曙忽隔世,喧寂理岂殊。
【注释】
吾楼:指作者的居所。
长安:古都,今西安市。居不易:生活不安定。
碧烟:暮霭。
幽人:隐士。
千灯:形容灯火辉煌,如千颗明珠。
喧寂理岂殊:喧静之分,难道有什么不同吗?
【译文】
我住的楼虽然很高大,高寒难久居住。
在长安住很难安定,看看这楼和它相比怎么样?
缺月升起稍迟些,光彩铺平了荒草。
茫茫一片堕入碧烟之中,谁能够辨别出树与屋?
幽人一再起身,已是四更天过了余。
栏杆上独自来倚靠,凉风飘动衣裾。
吴姬归夜已阑,马蹄踏着九衢。
千盏灯光从林影中射出,照乘的马车有光辉的明珠。
向曙忽然好像隔世,喧闹和安静的道理难道有什么不同!
【赏析】
《海藏楼杂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全诗写景抒情,意境开阔,情景交融,语言精炼。
首联“吾楼虽甚壮,高寒难久居。”起句点明自己的住所——海藏楼,并说它虽然很雄伟、高大,但却难以长久地住在这里。这里既点出了海藏楼的特点,又暗含了诗人对海藏楼的感情。“高寒”二字,既写出了海藏楼地势高峻、环境清幽的特点,同时又暗示了其人孤寂、寂寞的心境。
颔联“长安居不易,视此定何如?”紧承前文,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之情。诗人通过与海藏楼相比,表达了自己对于在长安生活不易、难以安定的无奈和困惑。这里的“长安”既是实指,也暗指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政治局势。诗人通过对长安生活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们内心的忧虑不安。
颈联“缺月上稍迟,光彩铺平芜。”“缺月”即新月,这里用“上稍迟”来形容月亮升起的时间较晚。“光彩铺平芜”则描绘了月光洒满大地的景象。这一联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同时,诗人也在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情感变化。
尾联“茫茫坠碧烟,谁辨树与庐?”以“坠碧烟”形容天色渐暗,而“树与庐”却难以辨认。这一联既是对前文景色的进一步描绘,又是诗人情感的变化和深化。诗人在此处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认知和感慨之情。这里的“树”和“庐”都是具体的景物,而“谁辨”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叹。
尾联“幽人一再起,已是四更馀。”诗人再次强调了自己孤独、寂寞的情感状态。而“阑干独来倚”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独自倚靠在栏杆上的情景。这里既有对孤独的描绘,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最后两句“阑干独来倚,凉风袅衣裾。”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感状态。而“凉风袅衣裾”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微风中摇曳的身影。这里既有对孤独的描绘,也有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孤独、寂寞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这首诗的语言简练、含蓄,富有韵味,值得细细品味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