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堂上春,得比春日晖。
日入光更出,亲老无重归。
谁将人子心,得比庭前草。
春风日日吹,草色年年好。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题晖草斋
谁将堂上春,得比春日晖。
日入光更出,亲老无重归。
谁将人子心,得比庭前草。
春风日日吹,草色年年好。
译文:
谁把春天带给了我们的家?那明亮的春日之光。
夕阳下山时,光芒反而更为明亮。
家中长辈年事已高,我无法经常陪伴在他们的身边。
谁能把我对亲人的爱和思念,比拟那庭院中生长的草?
春风每天都吹拂着大地,草的颜色一年年都保持得那么鲜艳。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家庭亲情的深切感受。第一句“谁将堂上春”,诗人以“谁”字起头,表达了一种疑问和感叹的情绪。这里,“堂上春”象征着家庭的温暖和幸福,而诗人却因为无法陪伴家人,感到失落。
第二句“日入光更出”,则描绘了夕阳西下,但光芒依然明亮的场景。这一句既形象地描绘了夕阳之美,也象征着无论何时何地,家的温暖和亲情都是永恒的。
第三句“亲老无重归”,则是诗人对无法常常陪伴家人的无奈和心痛。这里的“重归”意味着常回家看看,而诗人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无法做到这一点。这种无奈和痛楚,让诗人更加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最后两句“谁将人子心,得比庭前草”,诗人用“谁”来反问,表达了他对亲人深深的思念和爱意。他将这份思念比作庭前的草,无论风吹雨打,始终坚韧、生机勃勃。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深深眷恋,又表达了他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家庭的深情厚意。同时,也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因各种原因无法陪伴家人的现状,引发了人们对家庭亲情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