缇骑在门,去不及诀。
五毒倍至,百喙莫雪。
事若风影,罪不例律。
严行示惩,西市引决。
祸起党同,古今一辙。
余念致命,割血流裾。
九阍间隔,囚安上书。
七人同尽,遑辩真虚。
家产寥寥,鸡犬尽没。
桑榆老亲,亦旦暮活。
相逐边塞,念此神夺。
求荣反辱,遂付剃发。
绣衣永诀,袈裟相接。
拔幽报存,叩金经力。
嗟乎薄命,家乡万里。
身独羁囚,饥寒泣涕。
南望白云,泪零待徙。
不如鸟雀,去来迤逦。
我思刑书,国之钺斧。
虚实按情,轻重有故。
雷霆振声,顷刻雨露。
同罪诸臣,悉蒙恩宥。
嗟我所天,先受刑苦。
圣人刑法,万世则祖。
雷不崇朝,岂忍终怒。
用法有律,手足仍措。
皇皇百执,矫矫直臣。
一夫不获,亦疾于心。
有此沈冤,充耳不闻。
折槛回天,祐我后昆。
夫纵有罪,死即平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句的注解如下:

  1. “缇骑在门”:缇骑,指朝廷派出的追捕使者。门,指监狱的门。这句话表达了诗人被关在监狱中,无法逃脱的情景。
  2. “去不及诀”:去,离开。诀,分别。意思是说,我离开时无法和亲朋好友告别。
  3. “五毒倍至”:五毒,这里指五种致命的毒药,通常用来形容极端的痛苦或灾难。倍至,加倍发生。这句话描述了诗人所遭受的痛苦或灾难是加倍的。
  4. “事若风影,罪不例律”:事,指事情。风影,比喻事情像影子一样迅速消失。罪不例律,意思是说罪行不按照常规的法律来判决。这句话表达了诗人认为他的遭遇是突然的,没有遵循正常的法律程序。
  5. “严行示惩,西市引决”:严行示惩,严格地执行刑罚以示惩戒。西市引决,在长安城西的市场执行死刑。这句话描述了诗人被严厉地执行了死刑。
  6. “祸起党同”:党同,指结党营私。这句话表达了诗人认为他的遭遇是由于他结党营私导致的。
  7. “余念致命,割血流裾”:余念,即剩余的思念。致命,形容极度悲痛。割血流裾,形容为了表达对死者的思念而割伤自己的衣服。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死者深深的怀念之情。
  8. “九阍间隔,囚安上书”:九阍,古代神话中的天宫之门,这里用来比喻监狱。上书,写信求助。这句话表达了诗人被困在监狱里,无法通过书信向上级求助的情况。
  9. “七人同尽,遑辩真虚”:七人,指被牵连的其他人。遑,闲暇的意思。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因为其他被牵连的人已经一同被处死,所以无法分辨谁是真正的罪人谁是无辜的。
  10. “家产寥寥,鸡犬尽没”:家产,财产。鸡犬,家禽和小动物。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的财产几乎全部被没收,连家禽和小动物也没有留下。
  11. “桑榆老亲,亦旦暮活”:桑榆,指日落时分。老亲,年迈的父母。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的父母也在年迈,随时都有可能去世。
  12. “相逐边塞,念此神夺”:边塞,指边远地区。神夺,心神丧失。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因为身处边远地区而感到心神丧失。
  13. “求荣反辱,遂付剃发”:求荣,追求荣耀。反辱,反而受到羞辱。遂付,于是交付。剃发,剪头发为僧侣。这句话表达了诗人追求荣耀反而遭受羞辱,最后被迫剃度成为僧人的无奈。
  14. “绣衣永诀,袈裟相接”:绣衣,指穿锦绣衣服的人,这里比喻官员。袈裟,佛教徒穿的僧袍。这句话表达了诗人与官员的告别以及与僧人的交流。
  15. “拔幽报存,叩金经力”:拔幽,指解除困境或摆脱困境。报存,报答恩情。叩金经力,用金经来祈求力量。这句话表达了诗人通过祈祷金经来请求解脱困境。
  16. “嗟乎薄命,家乡万里”:嗟乎,感叹词。薄命,命运不好。家乡,指诗人的故乡。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不幸命运的感慨以及对远方家乡的思念。
  17. “身独羁囚,饥寒泣涕”:身独,独自。羁囚,囚禁。饥寒,饥饿和寒冷。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独自被囚禁在监狱中,忍受饥饿和寒冷的生活。
  18. “南望白云,泪零待徙”:南望,向南看。白云,指天空中的云彩。泪零,眼泪滴落。待徙,等待迁移。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望着南方的天空,眼泪滴落,等待被迁移到其他地方。
  19. “不如鸟雀,去来迤逦”:不如,不如。鸟雀,比喻自由自在。去来,来回移动。迤逦,曲折延伸的样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觉得自己就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而自己却被囚禁着无法动弹。
  20. “我思刑书,国之钺斧”:刑书,刑法条文。国之钺斧,国家的刑罚工具。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思考自己的罪行和被判刑的原因,是国家的刑罚工具造成的。
  21. “雷霆振声,顷刻雨露”:雷霆振声,形容雷声震耳欲聋。顷刻,片刻之间。雨露,雨水和露水。这句话表达了诗人认为雷声可以震慑罪犯,雨水和露水可以滋润大地。
  22. “同罪诸臣,悉蒙恩宥”:同罪诸臣,一起受审的官员们。悉蒙恩宥,全部受到了宽恕。这句话表达了诗人认为一起受审的官员们都受到了国家对他们的宽恕。
  23. “嗟我所天,先受刑苦”:嗟吾,感叹我们。天,指命运或人生。先受刑苦,首先承受痛苦。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感叹自己的生命是由命运决定的,他们首先承受了痛苦。
  24. “圣人刑法,万世则祖”:圣人刑法,指圣明的君主制定的法律。万世则祖,成为后代的典范。这句话表达了诗人认为圣明的君主制定的法律可以成为后世的典范。
  25. “雷不崇朝,岂忍终怒”:雷不崇朝,雷声在早晨就响起来了。岂忍终怒,怎能忍耐到最后的愤怒呢?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对罪犯的审判和处罚的不满,认为不应该容忍到最后的愤怒。
  26. “用法有律,手足仍措”:用法有律,法律规定有明确的界限。手足仍措,手脚仍然能够行动。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法律的明确规定和公正审判的肯定。
  27. “皇皇百执,矫矫直臣”:皇皇,形容忙碌。百执,众多官员。矫矫直臣,正直忠诚的大臣。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正直忠诚的大臣们的赞美。
  28. “一夫不获,亦疾于心”:一夫不获,一个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亦疾于心,心中也感到不快。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不能得到应有待遇的不满和内心的不平。
  29. “有此沈冤,充耳不闻”:沉冤,长期积压的冤屈。充耳不闻,听不见也不愿意听见。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长时间积压下去的冤屈被故意忽视的态度。
  30. “折槛回天,祐我后昆”:折槛,折断栏杆使犯人回到原处。回天,改变天命。祐我后昆,保佑我的子孙后代。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改变命运并保佑子孙后代的感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