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却灵檀细罽头,似因墨浪跃潜虬。
横侵画壁岚方起,曲绕瓶花雾未收。
层阁忽生三凤鼎,斐云分盖五绫篝。
依稀镜里双鬟乱,春睡初醒十二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一、首联
- 诗句:“篆却灵檀细罽头,似因墨浪跃潜虬。”
- 译文:雕刻精美的檀木佛像被刻画得栩栩如生,仿佛是因为那墨色的波浪在岩石上跳跃。
- 注释:这里的“篆却”指雕刻,而“灵檀”是指檀木,一种名贵的木材。“细罽头”可能是指佛像头部的装饰细节。“墨浪跃潜虬”形容雕刻的墨色流动如同水中的鱼龙,生动活泼。
- 赏析:这句诗用“墨浪跃潜虬”来描绘佛像雕刻的灵动生动,形象地表达了雕刻艺术的魅力。
二、颔联
- 诗句:“横侵画壁岚方起,曲绕瓶花雾未收。”
- 译文:佛像横亘于画壁之间,如同山峦般巍峨;而瓶中的花朵缭绕着淡淡的雾气,尚未完全散去。
- 注释:这里的“画壁”指的是壁画,“瓶花”则可能是指瓶中插的花。“岚方起”表示山峰在雾中若隐若现,给人以雄伟壮观之感。
- 赏析:颔联进一步描绘了佛像与自然景致融为一体的和谐画面,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
三、颈联
- 诗句:“层阁忽生三凤鼎,斐云分盖五绫篝。”
- 译文:忽然出现了层层叠叠的阁楼,宛如三只凤凰展翅飞翔;五彩斑斓的云朵仿佛被风吹拂开来,形成五层篷帷。
- 注释:这两句描写了建筑的华丽和宏伟,以及自然景观与建筑的和谐交融。
- 赏析:颈联通过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画面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仙境之中。
四、尾联
- 诗句:“依稀镜里双鬟乱,春睡初醒十二楼。”
- 译文:模糊地可以看到镜中的双髻,似乎还在沉睡中未曾醒来;春天的气息刚刚苏醒,十二层楼上的人们也刚刚醒来。
- 注释:这句诗描绘了春天清晨的景象,以及人们在春天到来时从睡梦中苏醒的情景。
- 赏析:尾联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又充满活力的画面,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建筑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和谐美丽的图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