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南,北山北,其中有竹人不识。
托根数茎临严霜,虚心愿并幽溪柏。
秋深草木零落尽,此竹亭亭终不易。

【注释】

南山南:指南方,这里泛指南方的山。北山北:指北方,这里泛指北方的山。竹人:指隐逸之人,这里指隐居山林的人。托根:比喻寄托生命。数茎:几根。临严霜:面对严冬寒霜。虚心愿:心中愿望。并:与……相连,这里指和柏树相连。幽溪柏:指柏树生长在幽深的溪谷里。亭亭:形容高耸直立的样子。终不易:始终不改。

【译文】

南面的山,北面的山,山上有竹子,隐居者却不认识。

竹子扎根于山中,几根竹子面临严冬,内心的愿望是与幽谷中的柏树相连接。

到了深秋,草木凋零落尽,但竹子依然挺拔高洁,始终不改变。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竹子的生长环境、生长状态和竹子的特性。全诗共四句,每句都是一个画面,通过描绘这些画面来表现竹子的特性。

首句“南山南,北山北,其中有竹人不识”,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诗人用“南山南,北山北”来描绘两座山的位置,然后用“中有竹人不识”来表达隐居者对竹子的陌生感。

二句“托根数茎临严霜,虚心愿并幽溪柏”,进一步描绘了竹子的生长环境。竹子扎根于山中,面对严冬的寒霜,内心的愿望是与幽谷中的柏树相连接。这里的“虚心愿”表达了竹子坚韧不屈的品质。

三句“秋深草木零落尽,此竹亭亭终不易”,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竹子的特性。随着秋天的到来,草木凋零落尽,但竹子依然挺拔高洁,始终不改变。这里的“亭亭终不易”表达了竹子的高洁品质。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生长环境、生长状态和特性的描绘,展现了竹子的坚韧不屈和高洁品质。同时,诗人以隐逸之人的视角,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