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根错节独恢恢,两载需公保障才。
每为鞭长防远道,却愁火灭更燃灰。
栉风沐雨知谁苦,卧辙攀辕盼再来。
如此劬劳真父母,替人召杜许追陪。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盘根错节独恢恢
  • 解释:形容树木的根基错综复杂,难以动摇。在这里比喻安司马(指唐代名将郭子仪)的政治基础深厚,稳固而不可动摇。
  1. 两载需公保障才
  • 解释:经过两年的治理和保障,国家才得以安宁。”公”在这里指的是安司马,表明他为国家的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 每为鞭长防远道
  • 解释:每次出外执行任务,由于鞭长莫及,担心不能到达远方。这里的”鞭长”比喻自己的力量有限,”防远道”则是对远方事务的担忧。
  1. 却愁火灭更燃灰
  • 解释:担心火光熄灭后,又重新点燃了灰烬。比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反复无常或留下隐患。
  1. 栉风沐雨知谁苦
  • 解释:形容无论风吹雨打,都坚持工作,深知其中辛苦。”栉风沐雨”原意指梳头洗头,比喻不畏艰苦,形容经历艰难困苦的环境。
  1. 卧辙攀辕盼再来
  • 解释:希望有一天能够回到曾经奋斗的地方。这里通过“卧辙”和“攀辕”描绘了旅途劳顿但满怀期待的场景。
  1. 如此劬劳真父母,替人召杜许追陪
  • 解释:因为郭子仪的辛勤工作与奉献,人们将他比作真正的父母。此处的“替人召杜”可能是指郭子仪被后人称为“社稷之臣”,有如父母般的责任和担当。

译文:
颂述安司马德政二首

盘根错节独恢恢,两载需公保障才。
每为鞭长防远道,却愁火灭更燃灰。
栉风沐雨知谁苦,卧辙攀辕盼再来。
如此劬劳真父母,替人召杜许追陪。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扬郭子仪功德的诗歌。郭子仪(720年—781年),字子仪,唐朝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市华州区)人,祖籍山西汾阳,西魏、北周至隋朝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唐朝开国功臣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青年时期就开始崭露头角,经历了无数的战争和挑战,最终成为一代忠臣良将。

此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对郭子仪的敬仰和赞美。第一句“盘根错节独恢恢”形象地描述了郭子仪政治基础的坚实和深远,暗示了他的政治成就非一日之功。第二句“两载需公保障才”则强调了郭子仪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需要他长时间的努力和保障才能实现国家的安定。

接下来的诗句进一步展现了郭子仪的功绩和人民的感激之情。诗人用“每为鞭长防远道”和“却愁火灭更燃灰”表达了对郭子仪在外征战、守护国家安宁的担忧和敬意。同时,也表达了对他辛苦付出的认可和感激。最后一句“如此劬劳真父母”,更是将郭子仪比作伟大的父母,体现了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尊敬。

整首诗通过对郭子仪的描绘,展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巨大贡献,表达了对他的崇高敬意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对功臣的尊崇和礼遇,是研究唐代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