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笑前身一蠹鱼,白头仍向酉山居。
千秋于我终乌有,万卷如今付子虚。
只此嗜痂留痼癖,忽将食蹠弃残馀。
穷年兀兀无长策,不为功名亦读书。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的《读书》。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他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作以激昂的爱国情怀和豪迈的风格著称。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第一句:“自笑前身一蠹鱼,白头仍向酉山居。”
注释:这里“蠹鱼”比喻自己像一只蛀书虫,不停地啃食着书籍;“酉山”指酉时,即傍晚时分,诗人在酉时仍在书房读书。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读书生涯的自我讽刺,也反映出他对知识深深的热爱。他自嘲为蠹鱼,意味着他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吸取养分,但也暗示了他因沉迷于学问而忽略了生活中的其他重要事务。
第二句:“千秋于我终乌有,万卷如今付子虚。”
注释:千秋是指千年,这里用来表示时间的漫长和虚无缥缈;“子虚”是一个典故,出自《史记·司马相如传》,原指战国时期齐国策士邹衍的学说,后来被用来形容虚幻不实的事物。
赏析:诗人通过“千秋”和“万卷”的对比,表达了他对知识的无尽追求和对功名利禄的不屑一顾。他认为,即使是一生的时间和积累的知识,也如同飘渺的云烟,无法带来实际的利益。
第三句:“只此嗜痂留痼癖,忽将食蹠弃残馀。”
注释:嗜痂指的是对某种事物过度迷恋或执着,就像咬到疮痂一样难以割舍;食蹠则是古代思想家孟子的弟子公孙丑的名字,这里代指儒家学者。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自己痴迷学问的态度,也表达了他对于抛弃功利主义,专注于道德修养和学问的追求。
第四句:“穷年兀兀无长策,不为功名亦读书。”
注释:穷年兀兀指的是整年累月孜孜不倦地读书;兀兀无长策则表明虽有志于读书,却未能找到有效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赏析: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读书的热情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尽管他有着深厚的学识和远大的理想,但现实的限制使他无法完全实现自己的抱负。尽管如此,他仍然选择继续读书,不为功名利禄所动,坚守着自己的学术追求。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对名利的淡泊以及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无奈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