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山兼有竹,宜夏亦宜秋。
绝似筼筜谷,新封千户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意和把握诗歌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句中重点词语的含义,根据具体语境进行推断,并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理解、辨析。

第一句:此诗首句写景,“北郭园”是汉文帝刘恒的陵墓所在,因地处北郊而称“北郭”,后成为帝王的墓地。诗人以“新拟”两字点明自己创作之意。“八景”,即《八咏》或《八首》,为汉代文人的作品。“小楼”,这里指建在陵墓周围的亭子,也称为“望陵台”。诗人登上小楼,凭高俯眺,只见周围山峦起伏,郁郁葱葱;茂林修竹,绿意盎然。于是,诗人不禁想起《八咏》中的名篇:“北阙生清风,南山听暮雨。”他灵机一动,便将这北郭园景色比作《八咏》中的意境。“新拟”二字,表明这是诗人的即兴之作。

第二句:此句承接上联,进一步展开对景物的描绘。“有山兼有竹”,写园内景物。“有山”,是指山上树木茂盛,青翠欲滴。“兼”表示并列关系,意思是山上既有苍松翠柏,又有竹子。“竹”,指竹林。这一句是说山上生长着苍松、翠柏和竹子,它们四季常青,各有特色。“宜夏亦宜秋”,写园内四季景色。“宜”,表示适宜。这句的意思是山上的树木一年四季都是繁茂的,既适合盛夏避暑,又适合深秋季节赏景,所以叫它“山兼竹”。

第三句:此句承上启下,由“山兼竹”联想到“筼筜谷”(筼筜,一种长在水边的高大乔木),并由此引发出新的想法——要封千户侯。“绝似筼筜谷”,意思是山下的筼筜谷与山上的山兼竹相似极了。“筼筜谷”,相传周时楚丘人宋荣子隐居于筼筜谷中,见南山之巍峨,北山之峻险,乃叹曰:“吾闻南山崩矣!”遂弃去而归隐。这里用“绝似”一词,表明作者认为山下的筼筜谷与山上的“山兼竹”极为相似。“新封”两字表明这是诗人的想象,他设想自己能像宋荣子那样得到朝廷的重用。“新封千户侯”,意思是希望将来能像宋荣子一样被封为千户侯。

第四句:最后一句是诗人的即兴之作,也是一首绝句。“绝似筼筜谷,新封千户侯”,两句连成一韵,语意连贯。前一句写山兼竹之景,后一句写新封千户侯之想。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兼竹比作“筼筜谷”,“千户侯”比作宋荣子,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皇帝重用的迫切心情。

【答案】

译文:

山上有苍松翠柏,山下有竹子。

夏天凉爽宜人,秋天景色迷人。

山兼竹,就像筼筜谷,新被封千户侯。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建在古陵墓北阙的一座小楼,登临小楼,凭栏远眺,四周群山环抱如屏障,林木葱茏如屏障,翠竹苍松簇拥成林,四季常青如屏障。诗人从这座小楼放眼四望,看到山峦重叠,郁郁葱葱;茂林修竹,绿意盎然。于是,诗人不禁想起《八咏》中的名篇:“北阙生清风,南山听暮雨。”他灵机一动,便将这北郭园景色比作《八咏》中的意境。“新拟”二字,表明这是诗人的即兴之作。此句承接上联,进一步展开对景物的描绘。“有山兼有竹”,写园内景物。“有山”,是指山上树木茂盛,青翠欲滴。“兼”表示并列关系,意思是山上既有苍松翠柏,又有竹子。“竹”,指竹林。这一句是说山上的树木一年四季都是繁茂的,既适合盛夏避暑,又适合深秋季节赏景,所以叫它“山兼竹”。

此句承上启下,由“山兼竹”联想到“筼筜谷”(筼筜,一种长在水边的高大乔木),并由此引发出新的想法——要封千户侯。“绝似筼筜谷”,意思是山下的筼筜谷与山上的山兼竹相似极了。“筼筜谷”,相传周时楚丘人宋荣子隐居于筼筜谷中,见南山之巍峨,北山之峻险,乃叹曰:“吾闻南山崩矣!”遂弃去而归隐。这里用“绝似”一词,表明作者认为山下的筼筜谷与山上的“山兼竹”极为相似。“新封”两字表明这是诗人的想象,他设想自己能像宋荣子那样得到朝廷的重用。“新封千户侯”,意思是希望将来能像宋荣子一样被封为千户侯。

最后一句是诗人的即兴之作,也是一首绝句。“绝似筼筜谷,新封千户侯”,两句连成一韵,语意连贯。前一句写山兼竹之景,后一句写新封千户侯之想。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兼竹比作“筼筜谷”, “千户侯”比作宋荣子,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皇帝重用的迫切心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