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州真龙称刺史,海国毒龙作天子。非驴非马欲何为,值兔值牛聊自喜。
尉佗老去吕嘉亡,楼阁重看照烟水。朦胧妖气射星文,碎破山河正豆分。
剩水残山自薰沐,沉香高热炎州云。真龙再见毒龙警,孙子先人来执梃。
麋鹿朝游歌舞台,狐狸夜搰胭脂井。墟墓如山不葬金,鱼膏冻灭蚕丝冷。
今古回头几战场,关山满目半斜阳。断粉零香杳无处,花田犹说小南强。
海疆花事自终古,海角蜃楼又帝午,黑水千帆欲竖旗,朱崖一线微闻鼓。
鲸鲵万里送头颅,辱没刘郎坟上土。

伪汉刘氏冢歌

洛州真龙称刺史,海国毒龙作天子。非驴非马欲何为,值兔值牛聊自喜。

译文:刘氏在洛阳称帝,成为真正的皇帝。他统治的地方是海国,被称为“毒龙”。他的地位就像一匹非驴非马的马一样,既不是驴也不是马,但仍然想要做什么。他遇到兔子和牛,就感到很高兴。

注释:洛阳:古都名,即今河南省洛阳市。真龙:指皇帝。刺史:官名,掌管一郡或州的政务。海国:指南海诸岛。毒龙:指刘氏。

非驴非马欲何为,值兔值牛聊自喜。

译文:就像一匹非驴非马的马一样,刘氏的地位既不是驴也不是马,但他仍然想要做什么。他遇到兔子和牛,就感到很高兴。

注释:非驴非马:像驴又像马,形容地位既非驴也非马。

值:遇。

兔: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野兽,形似鹿。

牛:指公牛。

自:自然地,随意地。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对刘氏的讽刺,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腐朽无能,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前途和个人命运的担忧与忧虑。

第二句“尉佗老去吕嘉亡”,描述了尉佗(即南越武王)晚年去世,吕嘉(即南越相王)也离开了人世。这两句诗反映了当时南越国内部的矛盾和纷争,也揭示了刘氏的统治地位已经岌岌可危。

第三句“楼阁重看照烟水”,则描绘了刘氏昔日所建的美丽楼阁,如今却显得黯淡无光,仿佛被烟雾笼罩着一样。这一句诗既形象地勾勒出了刘氏昔日的辉煌,又暗含了对其现在处境的讽刺。

第四句“朦胧妖气射星文”,则进一步揭露了刘氏统治下的黑暗政治。这里的“朦胧妖气”比喻了刘氏统治下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而“射星文”则暗示了这种黑暗势力如同星星一般耀眼夺目,难以摆脱。

第五句“碎破山河正豆分”,则是对刘氏统治下的百姓生活状况进行了生动描绘。这里的“山河”象征了国家的版图和疆土,而“正豆分”则表示百姓的生活如同豆子一样破碎不堪,只能勉强度日。这句诗反映了刘氏统治下的百姓生活在极度贫困和苦难之中,无法享受到应有的幸福和安宁。

第六句“剩水残山自薰沐”,则进一步描绘了刘氏统治下的自然景观。这里的“剩水”指的是剩余的水,而“残山”则是指残留的山。诗人用这两个词来形容刘氏统治下的自然环境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生机和活力,只剩下一片荒芜和凋零。这句诗既形象地勾勒出了刘氏统治下的自然景观,又暗含了对其现在处境的讽刺。

第七句“沉香高热炎州云”,则再次描绘了刘氏统治下的气候特点。这里的“沉香”指的是沉香木,是一种珍贵的香料,而“高热”则形容天气非常炎热。诗人通过这一描写,既表达了刘氏统治下气候条件的恶劣,又暗示了其统治下的人民饱受酷暑之苦。

第八句“真龙再见毒龙警”,则是对刘氏再次称帝的情况进行了描述。这里的“真龙”指的是真正的皇帝,而“毒龙”则是指刘氏。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双关语,既表明了刘氏再次称帝的事实,又暗示了其统治下的人民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第九句“孙子先人来执梃”,则进一步描绘了刘氏统治下的人民状况。这里的“孙子”指的是刘氏的儿子,而“执梃”则表示拿着棍棒反抗。诗人通过这一描写,既表达了刘氏统治下的人民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又暗示了他们已经开始觉醒并准备反抗。

第十句“麋鹿朝游歌舞台”,则描绘了刘氏统治下的音乐文化。这里的“麋鹿”指的是动物,而“歌舞台”则表示音乐表演场所。诗人通过这一描写,既表达了刘氏统治下的音乐文化繁荣昌盛的景象,又暗示了其统治下的人民生活丰富多彩。

第十一句“狐狸夜搰胭脂井”,则进一步描绘了刘氏统治下的民间生活。这里的“狐狸”指的是动物,而“搰胭脂井”则表示涂胭脂的井。诗人通过这一描写,既表达了刘氏统治下的人们注重打扮自己的情景,又暗示了其统治下的人民生活奢侈浮华。

第十二句“墟墓如山不葬金”,则描绘了刘氏统治下的土地兼并现象。这里的“墟墓”指的是荒废的墓地,而“如山不葬金”则表示土地被大量兼并,以至于连墓地都被卖掉了。诗人通过这一描写,既表达了刘氏统治下的土地兼并现象,又暗示了其统治下的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第十三句“鱼膏冻灭蚕丝冷”,则进一步描绘了刘氏统治下的经济状况。这里的“鱼膏”指的是鱼油,而“冻灭蚕丝冷”则表示经济困难到了极点,甚至连蚕丝都被冻死了。诗人通过这一描写,既表达了刘氏统治下的经济状况严峻,又暗示了其统治下的人民生活困苦异常。

第十四句“今古回头几战场”,则描绘了刘氏统治下的历史变迁。这里的“今古”指的是古今中外,而“回眸几战场”则表示历史变迁之大,让人不禁感慨万千。诗人通过这一描写,既表达了刘氏统治下的历史沧桑感,又暗示了其统治下的人民历经沧桑、饱经风霜。

第十五句“关山满目半斜阳”,则描绘了刘氏统治下的国家面貌。这里的“关山”指的是关口和山脉,而“半斜阳”则表示夕阳西下的景象。诗人通过这一描写,既表达了刘氏统治下的国家辽阔壮美的景象,又暗示了其统治下的人民历经沧桑、饱经风霜的无奈与辛酸。

第十六句“断粉零香杳无处”,则进一步描绘了刘氏统治下的文化氛围。这里的“断粉”指的是断了线的粉末,而“零香杳无处”则表示文化气息消散得无影无踪。诗人通过这一描写,既表达了刘氏统治下的文化氛围消失殆尽的现状,又暗示了其统治下的人民生活空虚无聊。

第十七句“花田犹说小南强”,则描绘了刘氏统治下的社会风气。这里的“花田”指的是花田里的人,而“小南强”则表示曾经繁华一时的小南强地区。诗人通过这一描写,既表达了刘氏统治下的社会风气依然存在的迹象,又暗示了其统治下的人们的虚荣心仍然存在。

第十八句“海疆花事自终古”,则进一步描绘了刘氏统治下的历史变迁。这里的“海疆花事”指的是海上边疆的风景和花事,而“自终古”则表示从古至今一直延续着。诗人通过这一描写,既表达了刘氏统治下的历史变迁之大,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第十九句“海角蜃楼又帝午”,则描绘了刘氏统治下的自然景观和神话传说。这里的“海角”指的是海边的尽头,而“蜃楼”指的是因光线折射而产生的幻影般的建筑。诗人通过这一描写,既描绘了刘氏统治下的自然景观的神奇美丽,又暗示了其统治下的人们对神秘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第二十句“黑水千帆欲竖旗”,则进一步描绘了刘氏统治下的战争场景。这里的“黑水”指的是黑色的水面,而“千帆欲竖旗”则表示战争即将来临,无数战船正准备升起战旗。诗人通过这一描写,既表达了刘氏统治下的战争紧张局势,又暗示了其统治下的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向往。

第二十一句“朱崖一线微闻鼓”,则描绘了刘氏统治下的军事动向。这里的“朱崖”指的是红色的岸边,而“一线微闻鼓”则表示军事动向的微小迹象刚刚被察觉。诗人通过这一描写,既表达了刘氏统治下的军事紧张局势,又暗示了其统治下的人们对战争胜利的信心和期待。

第二十二句“鲸鲵万里送头颅”,则进一步描绘了刘氏统治下的战争惨烈程度。这里的“鲸鲵”指的是巨大的鲸鱼或其他庞然大物,而“万里送头颅”则表示无数的战士为了保卫国家而英勇牺牲。诗人通过这一描写,既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又暗示了其统治下的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向往。

第二十三句“辱没刘郎坟上土”,则描绘了刘氏统治下的历史人物的命运。这里的“辱没”指的是受到屈辱和埋没,而“刘郎坟上土”则表示历史人物刘郎的坟墓被侮辱和玷污。诗人通过这一描写,既表达了历史人物刘郎的悲惨遭遇,又暗示了其统治下的人们对历史的评价和反思。

第二十四句“遗民犹记旧南疆”,则描绘了刘氏统治下的民族关系和历史记忆。这里的“遗民”指的是遗民百姓,而“旧南疆”则表示过去的南方边境地区。诗人通过这一描写,既表达了遗民百姓对历史的深刻记忆和怀念,又暗示了其统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