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求甚解,用事想当然。渊明及东坡,言之苦不全。
陋哉一孔生,亦张两空拳。问尔欲何为?坐地思谈天。
未辨白非白,安知玄又玄。格物必博物,惭愧张茂先。

杂述

读书求甚解,用事想当然。渊明及东坡,言之苦不全。

陋哉一孔生,亦张两空拳。问尔欲何为?坐地思谈天。

未辨白非白,安知玄又玄。格物必博物,惭愧张茂先。

注释:

杂述:随意发表一些议论和看法。

渊明:指东晋诗人陶渊明。苏轼曾说:“渊明高士,千载一人。”

东坡:指北宋文学家苏轼。苏轼是唐代文学家李白的好友,他与李白同好游历山水,常在诗中提及他们两人,称李白为“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称苏轼“我欲因之梦吴越”等诗句,表达了他与李白、苏轼的友情。

一孔生:这里指苏轼。一孔生,意即一个狭隘的人,因为苏轼的思想非常开阔,他提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主张“穷则独善其身”。

张茂先:指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蔡邕。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杂论诗,内容涉及了读书求甚解、用事想当然、渊明以及东坡等人。作者认为这些人虽然有才华,但思想过于狭隘,没有达到博大精深的境界。因此,作者以渊明、东坡为例,对他们进行了讽刺和嘲笑。

首句“读书求甚解”,表明作者认为读书应该追求深入理解,而不是浅尝辄止。这句诗也反映出作者对当时一些人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实质的批评。

第二句“用事想当然”,则是对那些只会套用古人言论而不进行思考的人的批评。作者认为这些人只是机械地模仿古人,没有自己的创新精神。

第三句“渊明及东坡”,是对两位伟大诗人的赞美。苏轼和陶渊明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人,他们的作品流传至今,深受后人喜爱。然而,作者认为他们的作品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四句“言之苦不全”,是对那些言辞华丽但内容空洞的作品的批评。作者认为,真正的作品应该内容丰富、深刻,而不是华而不实。

第五句“陋哉一孔生”,则是对那些思想狭隘、行为偏激的人的讽刺。这里的“一孔生”比喻那些心胸狭隘、思想单一的人。作者认为这些人的行为和思想都是错误的,需要受到指责和批评。

第六句“亦张两空拳”,是对那些只会空谈而不会实际行动的人的讽刺。作者认为这些人只是在口头上谈论问题,而没有真正付诸实践。

第七句“问尔欲何为?坐地思谈天”,是针对那些只知道空谈而不知道脚踏实地工作的人。作者认为这些人应该脚踏实地去做事,而不是整天沉浸在幻想和空谈之中。

第八句“未辨白非白,安知玄又玄”,是对那些缺乏批判思维和理性态度的人的批评。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不能辨别是非黑白,那么他就无法理解复杂多变的世界。

第九句“格物必博物,惭愧张茂先”,是作者对张茂先的赞扬。这里的“格物”是指深入研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博物”则是指广泛了解事物的情况。作者认为只有深入研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而张茂先就是一位在这方面做得很好的学者。因此,作者对他表示了赞赏和钦佩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