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粟飞刍未是功,儒臣更效武臣忠。
死心久寄青灯下,生气常留白刃中。
报国精灵依蜀土,思亲魂魄到辽东。
翻教竹马空迎像,民恸遥天泪洒风。
这首诗的主题是哀悼一位殉难的忠臣,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忠臣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首句“挽粟飞刍未是功”,意为:用粮食和草料来悼念忠臣,这并不能表达出他的功绩。这里的“挽粟飞刍”指的是用粮食和草料来祭奠忠臣,而“未是功”则表示这些行为并不能真正地表达他的功绩。
第二句“儒臣更效武臣忠”,意为:那些儒臣们也像武臣一样忠诚。这里的“儒臣”指的是文人,而“效武臣忠”则是说他们像武臣那样忠诚。
第三句“死心久寄青灯下”,意为:忠臣的死亡之心长久地寄托在青灯之下。这里的“青灯下”指的是夜深人静时的场景,而“死心”则是说忠臣已经去世。
第四句“生气常留白刃中”,意为:他的正气常留在敌人的刀剑之中。这里的“白刃”指的是刀剑,而“生气”则是形容忠臣的精神。
第五句“报国精灵依蜀土”,意为:这位忠臣报国有如精灵依存于蜀地。这里的“精灵”指的是忠臣的精神,而“依蜀土”则是说他的灵魂依附于蜀地。
第六句“思亲魂魄到辽东”,意为:他思念亲人的魂魄飘到了辽东。这里的“辽东”指的是忠臣的家乡或故乡,而“思亲”则是说他思念亲人。
最后一句“翻教竹马空迎像,民恸遥天泪洒风”,意为:反而让那竹马空迎雕像,百姓悲痛远天泪洒风云。这里的“竹马”指的是儿童游戏用具,而“空迎像”则是说人们没有看到忠臣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