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望蚕丛路,年来羽檄飞。
君行空万里,身死在重围。
报国文章尽,封侯事业非。
他时看扫穴,谁唱凯歌归。
【注释】
西:指蜀地,古时以西为上,故称蜀。蚕丛:传说中蜀王蚕丛氏所建的国都。
路:道路。赵璞函:字璞函,赵汝谈之弟,进士及第,曾任成都县令,后调任四川廉宪。函殁:即函死。
“闻”是听说的意思。
西川:今四川省东部地区。
军营:驻兵的处所。
“报”是陈述、表白的意思。
【译文】
你向西蜀进发,听说你已经死于军中。
你空走了万里之路,你身死他乡死在了敌军之中。
你的文章已经报效了国家,你的功名事业并非封侯。
等你将来扫灭贼寇的时候,谁能唱着凯歌而回?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赵璞函在蜀中阵亡的悼亡诗。诗中对赵璞函的不幸遭遇表示哀悼和惋惜之情,同时对其忠诚报国的精神和不慕荣利的品质予以歌颂。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深沉。
开头两句“西望蚕丛路,年来羽檄飞”,写诗人得知赵璞函战死的消息,心中悲愤万分,于是西望蜀道,怀念死去的同僚。这一句中,“蚕丛”是指蜀地,因为蜀地出产丝绸,所以有“蚕丛”之称。“路”指蜀道。“羽檄飞”指战事频繁。《汉书·李广传》载:“羽檄飞驰,诏捕亡军。”颜师古注:“言檄书飞驰而往。”意思是说,战事频仍,朝廷频频发布檄文,征募士兵。
第三四句“君行空万里,身死重围中”。赵璞函远赴战场,空走了万里路,最后却死在了敌阵之中。这两句写出了赵璞函忠勇报国的精神。
五六句“报国文章尽,封侯事业非”。赵璞函虽然忠心报国,但最终未能封侯拜将,只是白白送掉了自己的性命;他的报国之志虽已尽失,但他的事业却依然存在。这两句诗既表达了作者对赵璞函的痛惜之情,同时也赞美了赵璞函的壮烈精神。
尾联“他时看扫穴,谁唱凯歌归”,是对赵璞函的追忆和祭奠。赵璞函虽然牺牲了,但他的精神永存,他为国家所作的贡献也永垂不朽。因此,当人们扫平敌寇时,应该记住他的名字,并高唱凯歌而归。这两句诗寄寓了作者对赵璞函的深切怀念和对他为国家作出的贡献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