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妙笔贵传神,携笠持竿现一身。
朋辈相看皆识我,我将自笑作何人。
沙溥泉老先生拍摄了一幅垂钓的画面,我代替他写了两首诗。
自古以来,好的作品都贵在传神,我现在手持笠竿,展现着一身的风采。
朋友们看到后,都会认出是我,我不禁自嘲:自己又成了什么人物?
从来妙笔贵传神,携笠持竿现一身。
朋辈相看皆识我,我将自笑作何人。
沙溥泉老先生拍摄了一幅垂钓的画面,我代替他写了两首诗。
自古以来,好的作品都贵在传神,我现在手持笠竿,展现着一身的风采。
朋友们看到后,都会认出是我,我不禁自嘲:自己又成了什么人物?
这首诗的主题是讽刺和警示,通过描述西邻家的情况来表达诗人对于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以下是逐句翻译及注释: - 第一句:“西邻家有恒户今检为地主,即咏七古以赠之。” 注释:西邻家的房屋现在成为了地主的住所。因此,我创作了一首七古诗来赠送他们。 - 第二句:“君不闻,人心险恶毒如蛇,天眼近来转似车。” 注释:你没有听说过吗?人心险恶就像毒蛇一样,但天眼却像车一样公正。 - 第三、四、五句
【注释】 赋得灯下读书鸡一鸣:这是一首描写读书人夜晚读书的情景的诗,以鸡鸣为题。 独坐心何静,三更月上升:独自坐在书桌前,心无杂念,直到深夜三更时分,月亮已经升起来了。 一鸣鸡报晓,勤读卷临灯:听到一声鸡叫,就知道是天快亮了,于是赶紧起来读书,点起了灯。 岂等秦关唱,堪同祖逖兴:难道只有像我这样在夜晚苦读吗?我怎么能比得上祖逖那样立志要收复中原的决心呢? 乍啼鹭客梦,多味鲍吾膺:忽然听见鸡声
【诗句释义】 读书有味觉身闲:指读书时,感觉身心都得到了放松,如同身处闲适的境地。 未得书中味,晨昏苦读书:意思是虽然很想得到书中的精髓和乐趣,但因为条件有限,常常在黎明和黄昏时分刻苦学习。 欣然生雅趣,更觉胜闲居:意为在这种艰苦的学习过程中,我竟然产生了一种高雅的趣味,这比起悠闲的生活还要好。 不独挑灯后,端如食蔗初:意即不只是挑着灯油读书,而且像是刚从甘蔗里取出新糖一样,充满了新鲜的趣味。
【注释】 己卯:指宋宁宗嘉熙元年(1237年),作者时年四十二岁。大除夕,指除夕的夜晚。 咏:吟咏,即作诗。七绝:一种绝句,每首八句共四仄一平韵,简称“七绝”。 炮枪声:指放爆竹的声音。枪、炮、爆竹,都是旧时过节燃放之物。 左北城:指京城左近的北门城楼。 国难:国家动乱。又:再一次,又一个。 受虚惊:被虚惊所扰。 【赏析】 此诗是作者嘉定二年(1209)大除夕所作。嘉定二年,作者在福建任职
顾影无如白发何 注释: 回头看自己,发现没有什么东西比自己的白头发更令人担忧。 纵是分阴惜,无如疾似梭。 注释: 即使想要珍惜时间,但时间就像箭一样飞逝,无法挽回。 青年曾自慰,白发复云何。 注释: 年轻时,我也曾安慰自己说,等到头发变白时,一切都会好的。然而现在,当我的头发已经变白时,这种安慰已经失去了意义。 生活愁中得,韶华梦里过。 注释: 我的生活充满了忧愁
中秋节玩赏月亮,于是吟咏了一首五律八韵的诗。 记得寻常月,原多朗朗情。 正逢秋皎洁,分外影光明。 叶已梧桐脱,声才蟋蟀鸣。 团圆千里共,气象十分盈。 金兔非加染,银蟾觉倍清。 虽云增色相,犹是旧晶莹。 光彩星辰让,精华桂子生。 深宵如白昼,玩赏到三更。 译文: 还记得那些平常的月亮,原本就充满明朗的情愫。正当秋天明亮之时,月光特别明亮,分外显得光明。叶子已经从梧桐树上脱落,蟋蟀的声音刚刚开始
铸剑戟为农器,田器将何铸,惟须战器供。 剑翻堪利佃,戟更助勤农。 善政同归马,销光拟化龙。 锄云增耒耜,犁雨息烟烽。 牛买升平范,鸥闲里巷容。 颂声闻一片,四海乐陶镕。 注释:铸造剑和戟作为农具,田地的工具应该用什么来铸造呢?只是需要战争用的兵器来供给。剑翻起来可以有利于耕作,戟可以助于勤劳的农民。好的政策就像马匹归拢一样,让阳光消失像要化成龙一样。锄地时增加了农具,犁田时停止了烟雾
【注释】 戊寅:即乾隆五十九年。六月六日,即农历五月十六日,避乱于江西南康(今江西星子)。 三章:即《咏三章》。 【译文】 扫除了垃圾才搬进新居的房舍,妻子遗容还留在旧屋中。 烧饭时发现没有米,只好买酒解饥充饥。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避乱江西南康时的感怀之作。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在旧居打扫干净后搬入新居的事。“扫”、“除”二字,写出了诗人对故居的留恋。“内子”,指妻子。“遗容”,犹言容颜
己卯年除夕,作者创作了两首七绝诗来表达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感慨。 第一首: 大年三十更贫穷, 米价飞涨买不通。 注释:除夕,即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此时,作者感到更加贫困,因为物价飞涨,购买生活必需品变得非常困难。 翻译:除夕之夜,我却更加贫穷,因为物价飞涨,购买生活必需品变得非常困难。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除夕之夜的贫困和物价飞涨给生活带来的困扰。诗人用简洁的词语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注释】 己卯:年号,宋宁宗赵扩的年号。国难不平:指国家遭受战乱。又咏二首:这是第二首,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 【赏析】 “己卯冬月”,是宋宁宗庆元四年(公元1198年)冬季。当时南宋王朝正面临着严重的外患,北方金朝不断南侵,朝廷内一些奸佞当道,使国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诗人对此深感忧虑,于是写下了这组忧国伤时的诗句。 这首诗开头两句“希望和平不见和,无人能唱太平歌
注释:岁月不饶人,我年纪大了,身体也日渐衰弱。看到花儿凋零,最是让人伤感。回顾自己的一生,种田的艰辛,只有你还记得我们曾经的友谊和前年的约定。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老体衰、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抒发了对旧友的怀念之情。通过对比花的凋零和自己生命的消逝,诗人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珍贵,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
【注释】 杨买:即杨贵妃。文函:指杨贵妃的家书。附自感诗四章:即《长恨歌》。 赏析:这首诗是白居易对杨贵妃的追念之作,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仕途坎坷的感慨。首句“一声长叹半生忧”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与感叹;“俗务万般酒几筹”则反映了诗人对世俗事务的无奈和厌倦;第三句“自恨心中多傲骨”,表现了诗人对自身性格的不满和自责;最后一句“机缘虽有不同俦”,则是诗人对自己命运的一种反思
【注释】: 愁边、醉边:指忧愁和欢乐。 莲心苦:莲子中心含苦味,这里比喻生活的艰辛。 苋实圆:苋菜的果实圆圆的,象征生活圆满,没有困苦。 【赏析】: 此诗为作者感怀之作。首二句说自己在忧愁与欢乐中徘徊,年复一年地寻欢作乐;三、四句则说,每逢人前总说生活的艰辛,处世谁比得那圆圆的苋菜子更圆满呢? 全诗用“不是”“即”两字起头,以表示转折,说明自己总是处在忧愁与欢乐之中徘徊,但年复一年地寻欢作乐
沙溥泉老先生摄化妆垂钓影,委余代题诗两章 这是一首描绘沙老先生钓鱼的诗。其中"沙溥泉"是诗人的名字。"摄化妆垂钓影,委余代题诗两章"描述了沙老先生在钓鱼时的场景,以及诗人为这首诗作的两首序言。 自悔蹉跎六十年,想来都被俗情牵 诗人感叹自己已经度过了六十年的时间,感到后悔和无奈。"蹉跎"意味着浪费时间,"俗情"指的是世俗的情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顾和反思,以及对当前生活的不满和困惑。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注意结合全诗把握诗意,理解诗人情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观点和艺术特色。 “民国二十三年秋月,澄翰学校三十周年纪念,适余君永校六十三周年,题诗一章以赠之”意思是“民国二十三年秋月,为澄翰学校成立三十年校庆,正值吾友余君永六十三周年校庆,特撰一诗赠之”。据此概括出答案即可。 【答案】 (1) 指代前文“澄翰学校三十周年纪念”; (2)
注释:泽马,即马泽,名医;医师四旬荣寿,指的是马泽五十岁时的荣誉。暨乔迁志盛四首,是祝贺他搬迁新居并希望其事业兴旺发达的诗句。五常,指五德,旧时用来比喻人的五种道德品质。追溯,回溯。旧家声,指家族的声望和传统。祖泽传,指祖先世代从事医学事业。更精,更加精湛。年值,指在四十岁的时候。迁甲第,搬迁自己的住宅。巴曲,指《巴人词》,一种古代歌曲。 赏析:此诗是诗人对马泽医生四十五岁时迁居新居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