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蒙细雨湿年华,冷落山城鼓不挝。
传座几犹缘旧俗,馈春无复见贫家。
人因乱后难言节,草趁寒疏渐吐芽。
为忆故园溪水上,香镫谁照墓门斜。
蒙蒙细雨湿年华,冷落山城鼓不挝。
传座几犹缘旧俗,馈春无复见贫家。
人因乱后难言节,草趁寒疏渐吐芽。
为忆故园溪水上,香镫谁照墓门斜。
注释:蒙蒙细雨,年华如水般流逝,让人感叹时光的无情。冷落的山城,没有鼓声传来,增添了几分萧条的气氛。传座几,指代过去的座位和习俗,因为战争的缘故,已经没有了往日的氛围。馈春,春日的馈赠,原本应该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景象,但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只剩下贫瘠的土地和凋零的植物。人因乱后,战争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艰难,难以找到生活的规律。草趁寒疏,草木趁着寒冷的季节开始生长,虽然环境艰苦,但生命的顽强让人感到惊讶。为忆故园,回忆起家乡的美好时光。溪水上,家乡的小溪,曾经是儿时的乐园,现在只能在梦中寻找它的身影。香镫,古代祭祀用的蜡烛,这里用来象征对先人的怀念和敬仰。谁照墓门斜,在昏暗的墓地中,只有一盏摇曳不定的蜡烛,显得格外孤独和凄凉。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战乱后的荒凉景象。首句“蒙蒙细雨湿年华”,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战争带来的灾难和破坏。次句“冷落山城鼓不挝”,更是直接点出了战争的残酷和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第三四句“传座几犹缘旧俗,馈春无复见贫家”则表达了战后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生活困苦的状况。最后两句“人因乱后难言节,草趁寒疏渐吐芽”则是从自然的角度来反映这种变化,草木的生长象征着生命的坚韧和希望的复苏。全诗通过对战争前后的对比,展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影响,同时也寄寓了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