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沧桑感逝波,黔阳西去更如何。
惊心襆被烽尘满,到眼关山战骨多。
驿路有家皆结堡,堠兵无食懒横戈。
知君历遍苍凉景,应有羌村同谷歌。

【解析】

本诗是杜甫流落贵州期间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对友人旅途艰阻的关切。首联点出送别之事,颔联写沿途艰难,颈联写途中所见所闻,尾联表达祝愿之意。

【答案】

译文:在黔西乌江渡口,道路坎坷,取道黔西,我担心路途艰险。惊心动魄的是行囊里满是烽烟。看到眼前关山无数战骨,想到家乡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内心十分悲痛。驿路上到处是人家筑起的堡垒,边远之地的士兵没有粮食,懒洋洋地横握着戈矛。我知道您一路上历经了那么多苍凉的景象,想必一定也有过羌村这样的经历吧。

赏析:

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春,当时作者流寓贵州,送其弟刘构臣学博赴黔西归途,途经乌江时作。

首联点明“乌江”,交代送别的地点。“故国”二字承上启下。“沧桑”二字总括全篇,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不安。

颔联写沿途艰难。“烽尘满”形容战事频繁,“战骨多”指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创伤惨重。“惊心”“到眼”突出了诗人内心的震撼与悲叹。

颈联描绘了旅途所见。“驿路有家皆结堡”,“堠兵无食懒横戈”两句写出旅途的艰难,也写出了边塞生活的艰苦。“结堡”“横戈”等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边陲戍卒的生活状态,表现出他们对国家的忠贞与牺牲。

尾联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期望。“应有羌村同谷歌”一句,既表达了诗人的深情厚意,又寄托了他对友人的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