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尽还生,拔馀不死,只有春来芳草。含烟衬碧,带雨浮青,消尽三冬枯槁。何事萋萋满庭,惹藓萦苔,更无分晓。尽教它生意,浓添罗袜,不曾轻到。
还又向、斜日楼头,浮云槛外,遥望晴痕一道。花骢去后,油壁来时,今古离愁多少。试问长亭短亭,芳意年年,几时才了。只愁它、绿遍天涯,不管闲庭人老。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赏析。题干要求“格式: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
- “割尽还生,拔馀不死,只有春来芳草”:诗人以拟人手法写出了春草的顽强。“割尽”是说春天到来,春风吹绿大地;“还生”是说明春草生长旺盛,生命力强;“拔馀不死”是说春草生长旺盛,生命力强。
- “含烟衬碧,带雨浮青”: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草比喻成一位娇艳美丽的少女,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春草的生长情况。“含烟”、“带雨”描写出春草被雨滋润的景象。
- “何事萋萋满庭”,意思是为什么满地长满春草呢?“萋萋”指茂盛的样子,“何事”是疑问词,表反问语气。
- “惹藓萦苔,更无分晓”,意思是春草满院,惹起苔藓,缠住泥土,让人无法分辨清晨与黄昏。“惹”意为招惹,“萦”意为缠绕,“分晓”意为分辨清楚。
- “尽教它生意,浓添罗袜,不曾轻到”,意思是春草的生机盎然,仿佛是美人的绣花鞋底,又浓又厚,但它们从未轻到过我的脚上,这一句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春草的喜爱之情。
- “还又向、斜日楼头,浮云槛外,遥望晴痕一道”:诗人站在斜日楼头,看到天空中飘动着白云,在栏杆外眺望着远方的风景。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白云比作楼头的美人,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眺望远方景色的情景。
- “花骢去后,油壁来时,今古离愁多少”: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自从花骢马离开后,油壁车来了又去,不知有多少古今离别之愁。这一句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愁的感受。
- “试问长亭短亭,芳意年年,几时才了。只愁它、绿遍天涯,不管闲庭人老”:诗人询问那些长亭短亭,每年春天都充满了芳香,可是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呢?只担心那无边的大地上到处都是绿草,不理会我这颗衰老的心。这一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青春不再的感叹。
【答案】
(1)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春草的顽强。“割尽”指春天来临,春风把大地吹绿。“还生”指春草生长旺盛、生命力强。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草比喻成娇艳美丽的少女,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春草的生长情况。“含烟”、“带雨”描写出春草被雨滋润的景象。
(3)表反问的语气,为何满地长满春草呢?“萋萋”指茂盛的样子。
(4)表疑惑的语气,春草满院,惹起苔藓,缠住泥土,让人无法分辨清晨与黄昏。
(5)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春草的喜爱之情。
(6)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白云比作楼头的美人,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眺望远方景色的情景。
(7)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愁的感受。
(8)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青春不再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