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折循幽径,中峰信可观。
涧阿纡以旷,松石邃而寒。
禅定花香异,机忘鸟语欢。
如何窥道意,夕照有遗丹。
【注释】
观音山寺:位于江西吉安市永丰县,是佛教净土宗发祥地。据传唐玄宗曾于天宝五年(746)下诏修建大鉴寺,并赐名“观音山寺”。明嘉靖四十年(1561),僧海印重修,改名“慈云禅寺”。清雍正三年(1725),僧德辉又重修,改名“普贤寺”或“观音山寺”。
曲折:迂回曲折。幽径:指山路弯弯,幽深曲折。
中峰:山峰的中央部分。信可观:非常值得一看。
涧阿(jiǎ):涧水弯曲处。以:因。纡(yū):屈曲。旷:开阔,宽敞。松石邃(suì)而寒:松树和石头幽远而清凉。邃:深远。
禅定香:佛家用语,指修行者在静坐时所生起的一种特殊香气。异:不同寻常。机忘鸟语欢:忘记了一切世俗烦恼,听鸟鸣声都感到愉快。
如何窥道意:怎样才能领悟到佛陀的教义呢?道意:佛法的要旨,佛教所说的道理与法则。
夕照:夕阳余晖。遗丹:遗留下了丹砂,即朱砂,这里代指佛教的真谛。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游览普济寺观音山寺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虔诚信仰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诗中通过描绘寺院周围的自然风光,以及寺庙中的佛教氛围和僧人修行的情景,展现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宗教画卷。同时,通过对诗人自身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曲折循幽径”,直接点明了诗人游览的路线,为读者描绘了一个蜿蜒曲折、幽深莫测的小路,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引人入胜的氛围。接着,“中峰信可观”,诗人的目光被一座山峰吸引,它位于道路的中段,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里的“中峰”不仅仅是指山峰的位置,更是一种象征意义,代表着人生的某个阶段或是心灵的某个境界。
颔联“涧阿纡以旷,松石邃而寒”,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见到的景色,其中“涧阿纡以旷”指的是山间涧水的弯曲之处显得开阔而宁静;“松石邃而寒”则形象地描绘了松树和石头的幽远和清凉。这两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仙境之中。
颈联“禅定花香异,机忘鸟语欢”则转向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描绘。诗人在这里运用了禅宗用语“禅定”,暗示了诗人正在参禅打坐,试图通过静心来领悟佛法真谛的过程。同时,“机忘鸟语欢”一句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世俗烦恼的超脱与忘却,他能够听到鸟儿欢快地歌唱,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这一切都与他内心的宁静和专注有关。
尾联“如何窥道意,夕照有遗丹”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才能真正地领悟到佛法的要旨呢?这个问题既是对读者的一种引导,也是诗人自己的思考。而最后一句“夕照有遗丹”则巧妙地借用了佛教用语“遗丹”来形容佛家所说的真谛,意味着只有通过深入的思考和实践才能真正地理解并领悟到这些真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示了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人通过自身的体验和感悟,传达了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