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黍离离芦荻斜,裹头遗老问京华。
共传淮水吹商律,却指张星望汉槎。
宛转牛阑通夜柝,参差牧笛咽霜笳。
浊醪更酌邻鸡下,挂壁龙身夜吐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后秋兴八首》中的第九首。下面是逐句释义以及赏析:

一、注释

  1. 禾黍离离:指秋天的庄稼成熟,而人却离散,常用来表达悲凉的情感。
  2. 芦荻斜:芦苇在风中倾斜的样子,暗示秋天的萧瑟。
  3. 裹头遗老问京华:指的是年老的人(裹头)询问京城(京华)的情况。这里的“裹头”可能是对老人的一种称呼,而“京华”则是指繁华的城市。
  4. 共传淮水吹商律:意思是共同传唱着淮水一带的曲调。商律,是指古代音乐中的五声之一,这里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音乐风格。
  5. 却指张星望汉槎: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在月夜遥望星辰,寻找通往汉地的道路。这里的“张星”和“汉槎”都是象征性的表达。
  6. 宛转牛阑通夜柝:形容夜深人静时,牛栏里的更夫还在敲打着梆子报更。牛廥,是指牛棚;柝,是指夜间打更用的木梆。
  7. 参差牧笛咽霜笳:牧笛的声音在寒冷的霜气中显得参差不齐,与霜笳的声音相互交织。笳,是一种古代乐器,通常用于军中号令等场合。
  8. 浊醪更酌邻鸡下:用粗酒再次斟酒,听到邻居家鸡叫。这里的“浊醪”指的是浊酒,即不清澈的酒。
  9. 挂壁龙身夜吐花:形象地描绘了壁上生长的龙形图案在夜晚绽放花朵的景象。这里的“龙身”和“花”都是寓意性的表达。

二、译文

秋日里,我回到了村庄,看到满眼的庄稼已经成熟但人们却离散。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农向我询问京城的情况。我们一同听着淮水旁吹响的商音乐曲,又仰望天空中的星星,仿佛能看到通往汉朝的路径。夜晚时分,牛栏里的更夫仍在敲着梆子报告更次。牧民们吹奏着各自不同的笛声,那声音在寒霜中变得参差不齐。我举杯饮酒,听到邻居家的鸡叫声。墙上挂着的龙形装饰晚上开放出绚丽的花朵。

三、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将秋天的景色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理解和感慨。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性的元素,如“淮水”、“张星”、“汉槎”等,都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同时,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和朋友的深切怀念之情。整首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