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灭何从证宿因,镫前月底动相亲。
悟禅尚著空中色,妙笔难摹画里神。
万物有形皆泡幻,一腔无我是天真。
未须拂拭菩提树,苦向身心索解人。

起灭何从证宿因,

镫前月底动相亲。

悟禅尚著空中色,

妙笔难摹画里神。

万物有形皆泡幻,

一腔无我是天真。

未须拂拭菩提树,

苦向身心索解人。

【注释】:

  1. 起灭何从证宿因——指生死轮回的道理。何从?怎样。宿因:前世的因缘。2. 镫前月下——指佛教中修行人的座前、月下或灯前等处。3. 悟禅——禅宗认为“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即万法皆空,而要体认此理,必须悟禅。4. 空中色——佛家谓世间所有一切现象都是虚幻不实。5. 妙笔难摹画里神——比喻文字难以描绘出事物的本质。6. 万有皆为梦幻泡影——佛教认为世间万物,都是虚幻的梦和影子。7. 无我——指超脱自我中心,达到一种大无畏的境界。8. 菩提树——菩提树又称菩提果,是印度神话中释迦牟尼修行得道时所坐的大树。9. 苦向身心索解人——指在修行上不得要领,苦苦求索而不得解脱。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全诗以“起灭”、“镫前”、“悟禅”、“妙笔”等关键词串联,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首句“起灭何从证宿因”,意为生死轮回的道理,究竟怎样去验证呢?这是对生死轮回的困惑和探求。
    次句“镫前月下”,是指佛教中修行人的座前、月下或灯前等处。这里诗人通过对这些地方的描述,表现了修行人对生死轮回的深深困惑和探索。
    三、四两句“悟禅尚著空中色,妙笔难摹画里神”,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生死轮回的思考。禅宗认为“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即万法皆空,而要体认此理,必须悟禅。而悟禅后,文字难以描绘出事物的本质。这两句诗以禅师的眼光,审视着世间的一切,表达了他对生死轮回的深深思索。
    五、六句“万物有形皆泡幻,一腔无我是天真”,进一步强调了生死轮回的无常和虚幻。这里的“万物有形皆泡幻”,指的是世间万物都是虚幻的,没有真正的存在。而“一腔无我是天真”,则表示超脱自我中心,达到了一种大无畏的境界。
    最后两句“未须拂拭菩提树,苦向身心索解人”,则是对修行人的一种劝诫。意思是说,不必再去擦拭菩提树,苦苦求索而不得解脱。这里的“菩提树”,指的是佛教中的觉悟之树,象征着修行者的目标和追求。而“苦向身心索解人”,则是指出修行之路上的艰难困苦,需要不断努力才能达到目标。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人生哲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以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死轮回的深深思索和对修行者的劝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