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水鳞鳞起碧烟,寻碑古寺访高贤。
秋蛇春蚓数行字,苔蚀尘封三百年。
椎鲁未堪称后学,摩挲应是有前缘。
漫将儒墨疑形迹,不害昌黎友大颠。
【注释】
断水:指河水干涸
鳞鳞(lín)起碧烟:形容烟雾弥漫
寻碑:寻找石碑
高贤:高尚的贤人或学者
秋蛇春蚓:形容书法拙劣,像秋天的蛇和春日里的蚯蚓一样难看
椎鲁未称:自称愚陋,不足为学
摩挲(suo):抚摸,此处指反复观赏
儒墨疑形迹:儒家、墨家怀疑陈白沙的行迹
大颠:唐代韩愈号大颠,韩愈是唐代著名诗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白马寺观陈白沙庄定山诗碑时所作。诗的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写人,以景写人,以事写人,把陈白沙的品格、学识与人格之美描绘得淋漓尽致。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耐人品味。
首句“断水鳞鳞起碧烟”描写了一幅画面,即在烈日炙烤下,河床干涸,残存的水汽升腾,形成了袅袅上升的薄烟。这里“断水”二字,不仅形象地写出了干旱之状,而且暗含着对陈白沙人品的肯定。陈白沙,字子聚,号白沙。他为人清正廉洁,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理学,成就卓著,被后人尊称为“明一代儒学大师”。
第二句“寻碑古寺访高贤”点出了题意,即作者来到陈白沙的墓前,寻找他的遗像。陈白沙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一生清廉自守,不慕名利。他的墓就在现在的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北的陵园乡境内。
第三、四句“秋蛇春蚓数行字,苔蚀尘封三百年”,则是对陈白沙墓志铭的描述。“秋蛇春蚓”出自南朝梁代刘勰《文心雕龙·练字》:“若夫三训五经,《盘》、《诰》之文;九歌《离骚》,《天问》以下;并杼轴于千虑,归鸿于咫尺;图象天地,经纬阴阳;学优则仕,治成则已。”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陈白沙的墓志铭虽然只有短短几行字,但是写得非常工整,就像秋天的蛇和春天的蚯蚓那样蠕动着,十分好看。可是,时间已经过去三百年了,由于时间的侵蚀,字迹已经模糊不清,几乎看不清了。“苔蚀尘封”出自杜甫《哀江头》:“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采花飞去路。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无。直上丹霄十二楼,梯横移影月中悬。唐虞世见仍如此,秦汉兴亡亦复然。羲娥眉妩郁金妆,不羡君王爱细腰。虢国就荒三月暮,雨香云片落宫墙。墙头宫燕迎风舞,梁间紫雀喜相求。故国东来渭水流,双阙万间都做了泥。玉阶空伫望,银汉方悠悠。”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陈白沙的墓志铭虽然历经了三百年岁月的侵蚀,但是其内容仍然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可辨,可见古人对陈白沙的敬重之情。
接下来“椎鲁未称后学,摩挲应是有前缘”一句,是对陈白沙的赞颂。“椎鲁”原指笨拙迟钝,这里用来谦称自己学问浅陋。“摩挲”有抚摸的含义,此处指反复观赏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自己虽然学问浅陋,但是因为与陈白沙有缘分,所以愿意反复欣赏他留下的文字遗迹,从中领悟他的智慧和才能。
最后两句“漫将儒墨疑形迹,不害昌黎友大颠”,则是对陈白沙的赞美。“儒墨疑形迹”出自《庄子·外物》:“宋元君将召见王骀。招其所居之人而问之曰:‘寡人今者召王骀夫子,命曰:『得而与之邑乎?’‘客曰:‘臣非所谓好客人者也。’‘然则何欲与?’‘臣请三问焉而壹解之:’王骀子曰:‘敢问招财之道。人君自贵用事也,而财物弗能利也,而受地弗能养也。’君又患寡人使君失所好,而遂取所恶,故吾以费借取民。而犹不足以解民之悲苦也!今欲以先王之政令、法教所出者宜属论之乎?’君曰:‘寡人属请以为令。’于是王骀先生立曲辩于庙堂之上。”“昌黎”即韩愈号。韩愈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散文家、辞赋家、诗人、历史学家、书法家、教育家等。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主张文以载道,反对骈偶化文风。韩愈的诗歌多抒发忧愤不平之气、歌颂理想世界之情、抨击丑恶现象之意。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虽然不懂儒家和墨家的思想,但是我却能够理解陈白沙的为人和思想,这是因为我和他之间有着深厚的缘分。正是因为这种缘分,我才愿意反复观看他的墓志铭,从中领悟他的智慧和才能。
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的方式,把陈白沙的人品、学识与人格之美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人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以及对于古人精神追求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