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磴云萝手自扪,披襟独眺凤凰墩。
寒烟日暮埋山骨,白露秋深冻草根。
雁阵排空风断续,鸦声绕树月黄昏。
一镫归向窗前坐,竹影离离悄闭门。
晚登凤凰山,归作。
石磴云萝手自扪,披襟独眺凤凰墩。
寒烟日暮埋山骨,白露秋深冻草根。
雁阵排空风断续,鸦声绕树月黄昏。
一镫归向窗前坐,竹影离离悄闭门。
注释:傍晚登上凤凰山,即兴写诗。石阶和云萝用手摸索着上去,只披衣独自眺望凤凰墩。夕阳西下,寒烟弥漫,似乎埋没在山间;秋高气爽,露水凝结,似乎冻住了草木的根。天空中雁群排开如长队飞过,但风吹断它们的声音;树上乌鸦叫声不断响起,月光昏暗,仿佛笼罩了整个树林。一个人提着灯回到屋里坐下,只见竹林的影子在窗户边晃动不定,静悄悄的关门声显得更加寂静。赏析:此首是作者登临凤凰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以景入诗,写诗人登山时所见的美景以及由此产生的感慨。诗的前四句主要写诗人登山时的所见。诗人手摸石磴和云萝,披着衣裳独自眺望凤凰墩。这两句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登山图,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接下来的四句则描写了诗人在登山时所见的景象。诗人看到太阳落山后,寒烟弥漫在山间,似乎把山间的骨骼都埋没了;白露降临之后,秋夜寒冷,连草木都似乎被冻死了。这些景象让人感到一种凄凉之美。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登山后的心情写照。他提着手电筒回到了屋里坐下,只见窗外的竹子的影子在跳动,给人一种静谧而孤独的感觉。整首诗通过对凤凰山的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感慨。同时,诗人通过对比山骨和草木、寒烟和白露等自然元素,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凄凉,使人不禁感叹于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