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称最胜,结屋傍嶙峋。
白鹄常为伴,黄精得养神。
松云凉梦寐,童仆使麚麇。
曾读《宋清传》,犹嫌未绝尘。

这首诗是明朝缪彤的作品,题为《送医士方际泰归茅山》。下面将逐句翻译这首诗:

茅山被誉为最胜之地,我在那里结庐而居,紧邻着险峻的山石。

常常有白鹄作为我的伙伴,黄精让我得到养神的益处。
松林与云雾让人清凉入梦,童仆使唤着麚麇。
我曾研读《宋清传》一书,仍感觉它未完全超脱尘世。

接下来对诗的逐句进行注解:

  • 茅山称最胜:“茅山”是一首诗中的地名,位于中国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区,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著称,被认为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
  • 结屋傍嶙峋:“结屋”意味着在山上建造住所,“傍嶙峋”则形容这些住所建在山石之间,显得非常壮观和自然。这里的“嶙峋”指的是山石的形态,给人一种峭壁耸立的感觉。
  • 白鹄常为伴:“白鹄”是一种白色的大雁,象征着高尚或纯洁。在这里,“常为伴”表示白鹄成为诗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可能是作为观赏对象或是生活中的陪伴者。
  • 黄精得养神:“黄精”是一种草本植物,在中国传统的医学中被认为具有滋养身体、延年益寿的功效。这里用“得养神”来形容黄精给诗人带来的养生效果。
  • 松云凉梦寐:“松云”指的是松树和云雾,它们通常被视为高洁和宁静的象征。“凉”和“梦寐”共同营造了一种清新凉爽、宁静入眠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这种自然环境的向往。
  • 僮仆使麚麇:“僮仆”是指仆人,“麚麇”是一种小型野兽,常用来象征勤劳。这里用“使”字表明仆人的使用,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
  • 曾读《宋清传》:《宋清传》可能是一部关于道教修炼或道家哲学的书籍。诗人提到读过这本书,但仍然感觉它未完全超脱尘世,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留恋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这首诗不仅赞美了茅山的自然美景,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追求。同时,诗中还蕴含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通过描绘茅山的自然风光和诗人的生活体验,展现了一种隐逸生活的理想状态。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日常生活的叙述,传达了自己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喜爱和对精神追求的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