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空历历五高台,想像先教眼界开。
客路风光随马去,家乡树色渡江来。
探奇亦自安禅味,济胜须谁作赋才。
莫道上方钟磬杳,此身今已出尘埃。

【注】

  1. 假归:借居,暂住。南下:向南行。五台山:在山西省东北部,为佛教圣地之一。
  2. 排空:指云气排开天空。历历:分明、清楚的样子。五高台:五台山上的五个高山台。
  3. 想像:想象。先教眼界开:先让我的视野开阔一下。
  4. 客路:作者当时流寓异乡。风光:景色。随马去:随着马儿行进。
  5. 探奇:探索奇妙的地方。亦自:也自然地。安禅味:安顿心念,静坐冥思以参悟佛理的味道。
  6. 济胜:渡过难关,战胜困难。须谁作赋才:必须由谁写出诗来才能表达这种境界呢?
  7. 莫道:不要说。上方钟磬杳:不要说钟声悠远,磬音清越了(钟磬是古代寺庙中报时和演奏音乐用的东西)。

【赏析】
此诗作于元朝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秋,是诗人流寓南方后所作。
开头两句写诗人欲南游五台山,先在脑海中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那五台山上的五座高山台矗立云天,多么壮阔;自己先要开阔视野,才能领略到其中的奥秘。这两句从空间上着笔,描绘出五台山雄奇的远景,表现了诗人对五台山的向往之情。
中间四句,抒发了诗人在游览过程中的感受,表现了其超然尘世的心境。“客路”两句,诗人说:我沿着旅途,欣赏着沿途的风景。“家乡树色”一句,诗人说自己渡过长江,看到故乡的树木,想到家乡的山水,更增添了他乡之景的美感。“探奇亦自安禅味”,诗人说:我也自然地感到了一种参禅悟道的意味。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流连忘返中,陶醉在大自然美景之中,暂时忘却了流落他乡的痛苦。
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对五台山的向往以及对自己身世的感慨。“莫道上方钟磬杳”二句,诗人说:不要说那里钟声悠远、磬音清越了(这里是指五台山寺中的钟鼓经久不鸣)。“此身今已出尘埃”二句,诗人说:现在我已离开了尘土纷扰的世俗生活,到了一个清净的世界了。这两句,一方面表现出了诗人对五台山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沦落他乡的悲愤与无奈。
通过诗人在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五台山的向往之情,也流露出了他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与悲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